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内服装企业应打造独特的本土品牌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1日

庭上争议的另一个焦点在于,作为国际顶级奢侈男装的杰尼亚与国内轻奢男装杰胜的消费群是否一样,原告律师刘一舟认为,双方的产品虽然有价差,但相关公众是一致的。如果说顶级品牌与一般品牌的消费群是割裂的,不存在混淆性,那么其他二三线品牌对顶级品牌的侵权是否都不属于侵权。

就赔偿数额,双方也有争议。“原告方面未能在庭上提交因侵权蒙受的损失,也不能提供被告获利的证据,五百万元赔偿无从谈起。根据现行商标法,法定的最高赔偿金额为五十万元,即使根据新商标法,最高赔偿金额也仅为三百万元。”被告律师据此认为,原告此举是恶意诉讼,并称将保留追究的权利。

截至目前,这场亿元诉讼案仍在审理中,谁胜谁负仍是未知数,但受此影响,广州富银与多家经销商的合作处于停滞状态,董事长张胜谈到:“这宗案件已经给广州富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后续的、无形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法律诉讼或成营销手段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各大国际奢侈品牌也在遭遇行业寒冬,业绩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奢侈品牌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杰尼亚品牌也不例外。2012年,杰尼亚品牌在中国赚走了5.62亿元,占其全球净利润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国内消费趋向理性,本土品牌兴起,奢侈服装品牌在华销售将遭遇新一轮挑战。

杰胜品牌于2010年成立,致力于打造国内轻奢侈男装品牌。相较于国际奢侈服装动辄上万的价格,杰胜的价格显然更加亲民。有业内人士猜测,杰尼亚此次针对起步三年的杰胜品牌发动的连环诉讼,很可能是一次进军中国市场的清场行动,是一种营销手段。

商标申请应该合理回避

记者就“双杰”品牌诉讼案,采访了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会长代月强,他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判定商标侵权的重点都在于是否抄袭了商标的核心部分,使别人误以为是该商标的产品或者子品牌。无论主观上是不是作为商标使用,客观上起到了识别作用的,产生商标的相应效果,就应该视为商标。为什么国际上那些能够成为顶级奢侈品牌的产品,它跟所服务的群体、品质以及整个品牌的文化内涵是密切相关的。是否抄袭模仿,还要看是否具有相同的理念、文化内涵。”

此次杰尼亚起诉广州富银事件,也给国内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方面敲响警钟,代月强说:“张大千有一句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国内民族品牌的打造不应该停留在模仿、抄袭国际品牌的阶段,而应该学习他们的品质与精神。”

在企业商标申请方面,代月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商标的重点是区别商品服务的来源,因此特别强调独创性、唯一性。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