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3年收储细则公布,并于当天开始收储。那么政策靴子落地,纺企态度如何呢?据了解:
一、交储从严原则,有望改善储备棉质量水平。“对棉企来说,今年交储提升违约风险。”山东1位市场人士分析,去年通过审核的交储企业要在交易市场预存300元/吨保证金,其中200元为履约保证金,在入库检验合格后释放,另外100元/吨为包装质量保证金。今年企业需预存500元/吨保证金,其中400元/吨为履约保证金,在公检数据出来之后释放,包装质量保证金仍为100元/吨。这与之前企业预期差不多,尤其上一年度储备棉质量问题一直受到纺企诟病,今年国家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除提升履约保证金之外,还规定“收储棉花的质量由加工企业终身负责,在入库、保管和出库使用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将进行查处和取消交储资格”。“政策双管齐下,应该会对交储企业起到震慑作用,今年储备棉质量有望提升。”某纺企负责人说。
二、执行新国标,纺企普遍欢迎。今年是新国标执行的第1年,通过大规模收储的方式落实,在推广方面效果会更好。收储细则明显规定今年收储范围是:白棉4级及以上,淡点污棉2级及以上,其它类型棉花暂不列入收储范围。“本年度纺企主流用棉仍是国储棉,今年收储首倡颜色类型,纺企受益较大。”河北石家某纺企负责人认为,按照老标准,纺企一大苦恼是“高等级棉花未必能纺出高等级的纱”,收储定位棉花质量要求,使企业这一难题有望解决。尤其今年收储的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度、轧工质量、异性纤维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指标,这样企业在纺纱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降低纺纱成本。“希望新国标在政策的推动下,让上游加工企业和棉农接受和执行。”多数纺企这样认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