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东县城沿老334省道到双甸镇30余公里路段,沿线十之八九是纺织厂、浆纱厂。该县坯布生产总量,曾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占全球市场份额一半。
而今,这条“纺织大道”上的不少企业,却如同霜打过后的树叶,少了生机和活力,公路也变得冷清许多。
双甸镇曾被誉为“江苏省坯布之乡”。镇纺织商会会长丛远峰介绍,本世纪初,如东上下大办纺织,少则两三台织机,多则上百台,双甸镇及周边岔河、新店大大小小的织机户发展到千余家。然而,好年景仅维持了七八年。从去年10月份起,纺织市场急转而下,坯布价格大跌,产品滞销,随之而来的是关门歇业、转产之声不绝于耳。
据如东县国税局统计,占据全县纺织工业“半壁江山”的双甸、岔河、新店三镇,已经有100多家纺织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关门歇业,剩下的绝大多数也处于“半死半活”状态——只上夜班,不上白班,80%的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全行业资金回笼率不足30%。
“纺织业不景气跟国际国内大环境有关,而一哄而上、无序发展是祸根。”丛远峰说,目前双甸镇喷气织布机有1万多台,能维持正常开机的却不超过3-5家,全县纺织业过剩产能起码有40%。
曾以“纺织专业村”名噪一方的双甸镇丛家坝村村支书葛自乾坦言,坯布织造是个粗放型的行业,什么人都能干。况且,个体经营户销售不开票,意味着不交税、成本低,这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现在,坯布销售困难,一半左右都停下来了。
在南通万顺纺织品有限公司当家人樊志勇看来,单纯的增加设备,不从产品档次、质量上拉开差距,是目前坯布织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死的都是跟风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