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化纤肩负着引领全球技术进步的重任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对于中国的化纤工业发展来说,其发展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
  “从国内层面来说,我们的技术水平现在处于从产品制造向差异化的转化阶段,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接量大面广的化纤及化纤纺织品的制造。在化纤行业中,高档产品比重较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伴随着增量的快速发展,而科技进步也推动着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从国际层面来说,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化纤产业在进一步萎缩,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从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我国的化纤工业在未来也将担负起引领全球化纤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任务。”端小平介绍道。
  许坤元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从量上来看,增长很快,让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对待今后的发展,在我看来,只要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趋势发展,化纤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产能阶段性过剩
  未来之路需多方联手
  会上,代表们围绕复杂环境下,如何为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议题内容进行了探讨。
  在王天凯看来,中国的化纤行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已经是对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肯定。但是他也提出,在现如今的发展阶段,化纤行业的发展应该要警惕产能阶段性过剩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对此,端小平表示认同。现阶段,产能的阶段性过剩,确实已经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行业和企业的自制自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王伟表示,现如今化纤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从2011年、2012年整个运行情况来看,增速明显下降,表明行业已经进入到调整期。虽然增长速度不到‘十一五’时期的一半,但发展质量正在稳步推进。而且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化纤在转型升级之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化纤行业产能的阶段性过剩问题必须要解决,如果长期积压下去,行业和企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一些不合理的国内产能,可以转移到境外的某些地方去。总之,企业要想发展,需要自己主动进行补救,要有自己的想法。”贺燕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行业专家,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强认为,这种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现象,需要行业和企业利用市场规律进行消化,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否则,对行业和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企业代表,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介绍,桐昆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走得稳健,就是因为桐昆适时发展,做到了无库存、无亏损、无应收款。“现在都在说行业的产能过剩,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被吓出来的。对市场的不确定,导致下游企业都在以观望、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商业合作,从而积压大量的库存,产能的相对过剩也就形成了。”
  在李新男看来,现在虽然化纤行业的发展确实碰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个行业必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因此也就需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战略谋划,使其发展更远。他表示,我国化纤为未来需要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下工夫,不断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合理规划行业发展。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0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