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最难营造的是“感觉”--日本服装业之鉴:警惕制造空洞带来的创造空洞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警惕制造空洞带来的创造空洞

又有一次,我去了纽约的一家服装品牌企业,这个品牌所有的产品都不在美国本土生产,全部外发订单。在纽约的曼哈顿,它拥有一个很大的办公空间,在里面工作的都是企划、设计人员。但就在纽约附近的新泽西州,它竟然有一个很大的工厂。这我让觉得很惊讶,那里竟然有450名以上工人,他们全部都是生产样品的工人。

这些工人所做的工作,是把每一个生产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让它数据化,随后在世界各地寻求合适的生产商进行加工。

而我在商社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加工业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有很多服装品牌委托我们来进行国外的发单和材料的进口等等。当时,我负责的工作有很多发单都是发往韩国的,但随着中国的制造水平的提高,很多产品开始逐渐移到了中国进行生产。

随着日本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零售业越来越注重以低价格进行竞争。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日本国内的很多制造企业就不断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只能对国外发单,这使得日本服装制造业的空洞化越来越厉害。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城市的地价、商业地产租金价格也不断下降,这使得很多生产商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然而,他们在创立品牌时,大多是以市场为核心,这又使得品牌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大型的、连锁的、大众化的品牌发展迅猛,结果就导致由制造业的空洞走向了创造业的空洞。

而对于服装品牌来说,那些附加值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我要说的是,制造业如果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的话,会带来制造的空洞。而创意产业如果追求成本的降低,那我们的创造也会成为空洞。

中国的人工费用如今也在上升,如果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仅仅思考制造成本的话,那制造业的空洞也会出现。中国的制造业应该认真思考有效地对“智慧”进行投入。如何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制造成本和创意成本的管理,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最后,我很想说,服装毕竟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如果我们失去了优秀的技术工人,服装业是没有办法发展的。不过,现在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需要有很好的感性意识,而不仅仅是硬件的物质技术。比如说面料上的图案如何拼接、色彩如何组合等,这些都需要感性意识来完成的。我认为,对技术人员的智慧的培养、感性的培养,将成为服装业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服装制造业来说,每一位工人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工人,他们要成为时尚的领悟者。因为服装产品不像家电,它不是没有感性、没有感情的东西。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0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