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贸易
中、乌经济互补性较强。建交初期两国间贸易额仅1.24亿美元。两国在建交当日即签署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近年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对乌拉圭投资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近三年来,中乌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增长率高达42%。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乌拉圭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乌拉圭大豆、羊毛、纸浆的最大进口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乌贸易总额达3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中国出口20.01亿美元,进口14.13亿美元,分别增长35.5%和22.6%,中国贸易顺差5.88亿美元。
生产及融资
乌拉圭工业用水30比索/立方米。工业供电为1.515比索/度。据乌拉圭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0年,乌拉圭劳动适龄人口约171.5万,就业人口约161万。全国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1059比索,约合582美元。为改变自2002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商业银行停止向私营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的局面,恢复正常金融秩序,乌拉圭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对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要求,减少或取消向银行收取现金税。乌拉圭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信誉度的审查十分严格,开立账户要求验证客户信息、跟踪客户的经济活动、审查客户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等,企业向银行融资需要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