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服装奢侈品牌路在何方?本土品牌困境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还有就是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出访装让广州品牌“例外Exception”意外地红了。近日,彭丽媛更入选一年一度的9月刊VanityFair名利场年度最佳着装榜。其实马可与毛继鸿的例外是创于1996年的高档设计师品牌,早就定立知名度,前卫大胆独有个性的设计,文艺具有独特艺术气息,永不赶时髦,所以永远时髦。其品牌风格对穿着者相当挑剔,不是人人能驾驭。彭丽媛部分出访服装由马可设计定制,由“例外”及“无用”配合制作,这专门定制的式样反而更接近高级成衣,流行度高、实穿性强。因不公开售卖,所以无法在专门店购买,但大众对品牌的关注度因彭丽媛空前高涨,很多都希望穿上同款,但这定制的款式不同于品牌的设计风格,估计不会专门做条生产线出来。期待将来彭丽媛能穿上本土品牌的成衣系列出访亮相,情况如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一样,带动国内服装品牌的兴旺,创造经济效益。
  不只这些国内品牌,在中国早已兴起了专注于高级定制的商家。起源于1979年开办于大连附近的一家连缝纫机都要从员工家里搬来的小厂,1995年创立品牌,创世(Trands)男装的顶级定制套装售价高至8.8
  万元,其工艺水平已经不逊于世界一流品牌。你也许不知道,胡锦涛和比尔·盖茨所穿的西装出自同一个品牌,就是创世;巴菲特在专门为其录制的视频中说自己现在有9套来自中国的西服,其他的都被他扔掉了。他还调侃要和比尔·盖茨开一家店,专卖这个牌子的衣服。
  可见,在中国其实并不欠缺高端质优的产品,少的只是一些适当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推广宣传。
  中国服装奢侈品牌路在何方?
  单纯靠名人效应拉动整个本土服装品牌是不可能的,在严苛的市场竞争下,运营出品牌文化、产品线有竞争力才是关键,想凭包装和借鉴“洋品牌”提高品牌溢价是目光短浅的行为。想要步入“奢侈品”的行列,中国时装品牌必须进入转型期。
  目前,中国时装品牌的宣传策略,无论是品牌手册、老板专访,这些中国品牌永远重复的口号是“目标消费者在18-30岁之间,喜欢时尚和购物的城市年轻人。”而国际品牌运营的基础则是品牌创始人和故事,这些在中国时装品牌上基本为零,而且还缺乏中国元素。相反,许多做得不错的品牌,包括第一夫人穿的“例外”都是采取“洋元素”包装品牌,从店面到服装LOGO都是全英文设计,让人误认为这是个国外品牌。这是中国品牌必须改进的。
  除了缺乏品牌文化历史和故事,个性元素也是中国时装品牌所欠缺的。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曾说过:“现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很强烈,很多高端人群在对奢侈品消费的增长过程中,希望能够获得在同样级别中的个性化服务,因为他们希望区别于其他众多的高端人群,有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消费,体现自己的社会身份和价值。”这意味着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奢侈品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低调、考究、服务周到的奢华品牌会在中国面临更加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服装品牌未来只能抛弃“洋化”的模仿,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元素的个性之路。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5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