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消费品危机大起底 内忧外患交困的服装业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正装虽然适合品牌化运作,但该行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容易触及天花板。该行业的两大龙头品牌雅戈尔和杉杉在本世纪都曾调整过自己的主营业务。相对而言,商务休闲男装的市场容量更大。这个行业是继商务正装之后的另一个快速发展成熟的男装细分行业。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劲霸、柒牌等品牌均出自这一行业。

进入本世纪以后,一些定位更加时尚化、个性化的男装品牌如马克华菲、GXG开始崭露头角。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细分行业就是大众休闲服装。不论是商务正装、商务休闲,还是商务时尚品牌,只要冠以“商务”两个字,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就能够得到保证。但是普罗大众的价格承受能力很低,太高的溢价很难被市场所接受,这就要求大众休闲服装品牌不断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的渠道效率。本土休闲服装品牌如美邦、森马、以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创牌,但渠道效率低下一直制约着它们的发展。

至于女装,可以说是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滑铁卢。国内女装行业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Only、Vero Moda和艾格,三者均为洋品牌。大家都知道女装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国内品牌涉足这一领域的时间也很早,歌莉娅、欧时力等女装品牌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耕耘这片市场,但是十多年过去,本土大众女装品牌里面依然没有成长出可与运动品、男装和国际女装品牌匹敌的品牌来。高端女装的形势相对好一些,朗姿、白领、玛丝菲尔等都是行业里排名靠前的本土品牌。

童装和内衣也是服装行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整体来看,这两个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尚不很成熟。

同样的起点,相似的发展路线,最终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如下几条关键的发展逻辑:

工业时代的关键词是“规模效应”。一款衣服生产10000件跟十款衣服各生产1000件的成本必然是不一样的,工厂更愿意接受前者。而100款衣服各生产100件则可能是所有工厂都不愿意接的活。规模化运作才使得生意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在商品流通环节,渠道效率低下是所有品牌的制约因素。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商品自由流通的市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商品流通体系几乎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代理加盟制度现在被广为诟病,但是本土服装品牌开始广泛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扩张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了,距今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层层代理也就导致了层层加价。

规模导向和渠道低效带来的结果就是标准化、高溢价的行业蓬勃发展,而个性化、大众化的品类举步维艰。具体到服装行业,前者对应着运动品、商务男装、高端女装等行业,后者对应着大众休闲服装、女装等行业。

国际品牌后来居上

但近年来,新的冲击接踵而至。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