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消费品危机大起底”:服装业内忧外患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7日

首先是行业景气度下滑。进入2012年以后,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幅从以前的两位数大幅滑落到个位数。去年全年,国内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6723.8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7.7%,这一增长速度甚至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时20.8%的增幅。
  今年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9.8%的增幅进一步下滑2.9个百分点。
  对于习惯了每年动辄百分之几十增长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样的行业发展速度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调整。同时,这也意味着本土服装品牌和生产厂商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正面竞争和行业洗牌。此谓内忧。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却是来势汹汹。如前所述,大众休闲、时尚服装一直是国内服装品牌的弱势领域,但国际品牌在这一领域非常强势。它们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成熟的快速反应供应链、丰富的终端零售经验。这些品牌通过前些年在中国市场的摸索,积累起了拓展中国市场的经验,近年来开始大举扩张。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H&M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达到150家,现在甚至能在某些四线城市看到H&M的门店。2013年上半年,H&M在中国地区实现销售28.8亿元。
  优衣库的扩张步伐更快。优衣库计划今年在中国新开80家门店,从而使门店总数达到225家。
  Zara、H&M、优衣库这几大国际SPA服装品牌每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均已超过50亿元,短短几年,跻身中国市场一线品牌之列。这些品牌同时还带动了其他国际时尚品牌掘金中国市场。当它们齐齐发力的时候,本土品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对大众女装和休闲服装品牌的影响尤甚。此谓外患。
  另外一个影响本土服装品牌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早期过度扩张,现在遭受渠道反噬是许多本土服装品牌共同面临的困难。
  过度扩张最典型的行业是运动品。2011年末,几大本土一线运动品牌的终端门店数量都曾达到8000家左右,它们在中国各线城市无孔不入。但是在紧接着的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运动品牌的经营情况迅速恶化:终端市场销售受阻、代理商盈利告急、渠道库存积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运动品牌不得不接受痛苦的调整:销库存、关门店、重梳渠道通路……
  阵痛之中的变革
  上述诸多因素综合起来,也就构成了最近几年中国服装行业的演绎逻辑。
  运动品最适宜规模化、品牌化运作,该行业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但2008年前后该行业的过度扩张为未来种下了祸根。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调整以后,运动品牌仍在消化这一恶果。
  2013年上半年,李宁完成营收29.05亿元,同比下滑24.6%。同时,李宁还录得了近4000万元的经营亏损。李宁的门店也压缩到了6024家,累计关店超过2000家。
  但运动品行业也开始显现出积极的信号。安踏的收入同样在减少,门店网络也在调整,但品牌的盈利情况一直保持良好。今年二季度,安踏的同店销售增长速度停止下滑。安踏2014年的春季订货会销售更是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是其自2012年秋季订货会以来首次出现增长,这也预示着安踏有望重回扩张时代。
  商务男装受到的内忧外患一直都少,而且商务男装品牌的发展策略较为稳健。所以,2012年,当国内服装品牌哀鸿遍野的时候,商务男装品牌仍能实现亮丽的业绩增长。
  但今年上半年商务男装品牌的业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拖累。已披露业绩的九牧王和利郎上半年的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七匹狼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的最低增幅可能降到零。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3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