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成熟后,尽快建立自己的创意作坊。这个创意工坊实际上是一个营销策划基地。除了在手帕的内容上不断创新之外,李玲还在手帕的销售形式上狠下功夫:2010年情人节,李玲推出了情侣手帕DIY活动,情侣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照片拿到店里,让杨佳为他们量身设计手帕。妇女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每逢节日,店里都会推出相应的主题活动……
第四,积极借力互联网、线下团购等商业模式。“团购如果可以促销,为什么不用?”李玲如是说。除了店面销售之外,李玲还另辟蹊径,到一些公司和企业联系团购业务。2010年“三八”妇女节前,在李玲的公关下,有20多家公司和企业向李玲定购了手帕,作为节日礼品发放给女员工。仅此一役,李玲就销售了近2万条手帕,获利近5万元。
第五,拉长产业链,积极发掘客户价值。现在,李玲正踌躇满志地计划将自己的手帕卖到全国各地。她说,除了卖手帕,她还要陆续开发一些其他的低碳环保产品。
黑马哥的建议
目前李玲手帕的销量尚可,但是李玲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要解决。
首先,手帕不是一件快速消费品。纵使李玲抓住了每一次流行,每一次时令带来的需求上升都无法确保手帕能够成为某一个用户持续消费的产品。就算把手帕变成地图,中国的游客估摸着回头客也少,这种模式下,很难说某一种手帕能够帮助企业长期获利。
其次,流行工业发展到今天从过去高度依赖设计师的天赋,转变为高度依赖数据积累。谁能掌握大量数据,谁就能预测流行,或根据流行的变化迅速转变,而李玲目前显然还停留着一次性买卖的阶段。
第三,李玲的产品最终走向了低端消费品的路子。而没有树立品牌和价值,这当然有创业初期资本不足的问题,无力推广的问题。但是,到现在创业快5年的李玲,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呢?靠义乌代工,自己贴牌的模式仍然值得信赖,而成都本地的蜀绣资源似乎比义乌的代工更有品牌发掘价值和溢价空间。事实上,作为贴身物品,我觉得文化底蕴和实际价值更高的蜀绣比一般的丝织品更靠谱,更适合游客以及送礼。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