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功能性纺织品高端产品难以在市场上着陆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叫好不叫座,是这两年来多数功能性纺织品面临的尴尬现状。
  “在前两年的市场推广过程中,由于成本较高,国内只有数家品牌客户能接受。一般来说,新产品出来,特别是这种功能性产品,市场需要一段比较长的适应期。”联邦三禾副总王宏华坦言。
  市场短期内不能广泛接受,功能性纺织品不能量产;产能上不去,产品成本下不来……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不少企业对于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往往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进行到中途就停滞了,最终也只能做了个宣传噱头。”有业内人士透露。
  在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福建宏远集团副总裁陈苍松看来,市场上对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应用还停留在口号上。“研发过程中,功能性面料是要不断地被反复实验、调整、再实验、再调整才能产出理想的功能性面料。市场上现在的所谓功能性面料其实都是简单地在染整、涂层等方面做一些简单的后整理,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面料很少。”
  “民营企业受资金、团队、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研发功能性面料的进度时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其可持续性差。其研发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很容易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一家企业研发3~5种功能性面料可能跟得上市场需求,当研发的种类达到30~50种的时候就会遇到门槛,可能研发同质化、市场需求不对称、产品缺陷性等问题都会陆续暴露。”陈苍松表示。
  行业标准缺失
  业界呼吁“身份证”
  孕妇穿的防辐射服真的管用吗?有些衣服真的能阻燃?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功能”。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许多功能还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或认证商标。
  “购买面料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企业都在开发同类产品,但除非非常懂面料,否则根本看不出来这款面料是否真的具备所谓的功能。”一家服装企业相关负责人林先生表示。
  而作为当事者,不少纺织企业也坦言,标准的缺失,导致市面上的功能性纺织品质量参差不齐;功能性纺织品成为停留在口头的概念,无法真正落地。“功能性面料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客户普遍认为价格高了。我们想拿出证据来证明产品价格高的理由,但目前只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行业没有标准,确切地说,我们缺乏可信度更高的相关证明。”
  对此,七彩狐织造采购部经理李才斌根据从业经验,给出建议:“国外客人在订购功能性面料的泳装产品时,一般会要求第三方机构对产品面料进行检测,确认具备所描述的功能后才下单。我们自然希望,这些认证资料在面料采购来时就已具备。”
  客户企业的建议得到了面料商们的响应。有面料商举了个例子:“纯羊毛标志吊牌”是一个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标识,这一国际羊毛局核发的认证标识是基于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标准”。国际羊毛局本身并不制造和销售羊毛制品,但它与纺织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保持密切联系,它的吊牌就是品质的保证。
  “标准尚未出台的时候,可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赋予功能性纺织品一个‘身份证’,让企业摆脱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让产品优势更为凸显。”台湾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也认为,纺织企业要在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及认证上下一番工夫。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0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