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化学在环境方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纺织行业废水排放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已经名列全国第三,对纺织行业造成极大压力,2011年,需氧量排放比2010年提高1.83%。由于采集数范围扩大,企业数量增加,致使虽然单位增加值下降了,但是绝对值逐年提高,减排任务更加严峻和紧迫。
行业企业应如何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孙瑞哲说,有不少致力于“走出去”的纺织企业为业内提供了成功范例。一种是在要素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寻求低成本地区,如柬埔寨、孟加拉、越南等;另一种是寻求资源,如如意科技集团在澳大利亚收购了950平方公里土地用于种植棉花,富丽达集团在加拿大收购浆粕企业。他强调,通过产业链向上延伸来维护产业安全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保持政策稳定至关重要
纺织行业是市场经济特色明显的行业,从资本构成来说96%以上是民营和海外资本。作为较早纳入市场机制的行业,纺织行业的政策效应也体现得比较充分,保持政策稳定十分重要。
再看整个产业特色,我国纺织行业拥有从纤维生产、纺织加工到服装成品的完整产业链,“长周期如何应对快时尚”成为一大挑战。如何保持长产业链健康平稳有序的运行?孙瑞哲强调,我们要关注整个产业链的集成创新和互动,以及对终端市场的导向问题。
与此同时,行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比如人口红利的消失。孙瑞哲补充道,中国竞争力的保持有赖于这些年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效率,不容乐观的是,今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成为全球老龄化国家,劳动力资源从原来的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同时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不愿意进入制造业,这使得如何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一个迫切的话题。
面对众多的挑战和压力,行业怎样才能突围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可以有很多,但追本溯源离不开科技创新。孙瑞哲表示,从2011年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着力打造纺织学术年会,推出学术带头人,其目的就在于推动行业创新,让科技创新在业内蔚然成风,成为真正的驱动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