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购物中心猛增背后 转型有三大趋势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7日

功能生变 回笼资金利器据统计,目前购物中心投资回报率在4%左右。尽管购物中心回报率处于低位水平,但仍旧成为地产商热衷开发的对象。在商业专家看来,地产商已将购物中心视为打通市场的排头兵,不再是单纯的建筑一家商场。

开发商在售卖楼盘时通常以完善的生活配套和便利的交通为卖点,开发以零售为主、能带来较好体验感的购物中心可激发虹吸效应。地产商可借助购物中心的投放快速、高价实现资金回笼。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房山地区,随着首创奥莱、华冠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的落成,房山地区在售的38个楼盘中,在近一年时间里,有29个楼盘房价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首创•芭蕾雨悦都N°5涨幅最大约为44%。

事实上,在两年前,万科就借道开发购物中心,进军房山地产市场。据了解,由中粮和万科联合推出的中粮万科FUNMIX半岛广场项目由半岛购物中心、半岛写字楼、半岛VMO、半岛步行街和商业街组成。通过产品形态的互相支撑和推动,目前,在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中,主推的2-3居户型均价已从去年7月的19000元/平方米,上涨到24000元/平方米,涨幅为26%。

记者手记

购物中心猛增背后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约有10万个购物中心,中国约有4000家购物中心。而中国开发商正在以4-5倍的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开发速度赶超美国。随着我国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的确对购物中心有较大需求。不过,购物中心的运营挑战与较大发展空间相伴而行。

在我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根据地块开发规划,开发商不得不一次性将零售空间全部推向市场,这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其他国家的区域型购物中心则是根据需求分阶段开发。事实上,在我国并不缺少好的购物中心开发商,而是稀缺懂行的运营商。

开发商追求价值最大化,在开发购物中心时往往走高端、地标性建筑路线。如果开发商肯花心思、务实地从规模小的项目做起,购物中心的面积、租户数量和类型可能更加与区域匹配,这样也就获得了更高的平效,之后可根据情况扩大规模。

另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现象是,购物中心已经不单纯是购物娱乐场所,也不再依据当地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后期再开发的商业项目。在地产开发商的运营下,它已经成为地产商进军新区域的前锋,甚至吸金利器。有了相对完善的购物中心,可以带动更多住户和公司进入。

不仅如此,目前在北京运营较好的蓝色港湾,还尝试与旅游、展览等跨界结合,带动购物中心的客流以及相应收入。在购物中心逐渐同质化的背景下,购物中心如何与相关产业联动,带动整体消费,是扎堆开业的购物中心运营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的。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7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