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坐商”变“行商” 轻纺城焕发新活力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轻纺城持续发展压力尤在

其实,轻纺城的布商,一直处在市场的最前沿,近年来,商人本能的敏感让他们觉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从前,轻纺城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什么样的面料,只要生产出来,就会有人要;但现在,只有新、好、特、优的面料才有市场,而且还要会“吆喝”。

业内人士分析,一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作为外向度较高的纺织品专业市场,欧美市场的需求依然较疲软,市场外贸增幅逐年收窄,较外贸高峰时期回落20%以上;二是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国内纺织业由于用工、生产成本日渐增加,原有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东南亚新兴的纺织品基地,也开始来分轻纺城的羹。近年来,欧美在越南、孟加拉国的纺织品订单年均增幅在15%以上;三是国内同类市场竞争加剧。面积在万米以上的纺织品市场共有776个,经营户达96万余户,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又新增纺织品市场34家。新增市场面积逾922万平方米,轻纺城市场面临的营销压力和利润都进一步加剧。

虽近年来轻纺城市场成交仍然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不少商户反映,今年上半年的淡季比以前要提前半个月。

这一切,都警示中国轻纺城的市场管理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对中国轻纺城的整体营销,开展新一轮的二次创业。

“提三力”强化服务促增长

针对轻纺城市场存在的现状,轻纺城建管委重点进行了梳理、分析。据柯桥纺织指数的监测,今年以来,经营户对创新盈利判断指标上涨为2.46%,新品种市场利润率较传统产品高近10个百分点。如何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拓展内贸?及如何提升创新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何帮助经营户转变意识,从坐商变行商,从而打响知名度,构建新市场网络,成为轻纺城建管委研究的重点工作。

一次次走访发现,其实在国内尚有很多服装企业对轻纺城的认识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轻纺城的面料不如国外好,舍近求远;同样,轻纺城内也有不少商户缺少行商意识,认为守着大树可待兔。为扭转这一现状,轻纺城建管委多次赴全国各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调研了解,洽谈合作,并结合当地的大型活动,提出可行的参与方案。同时,在轻纺城内部,针对市场管理工作人员,发起“提三力”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提升工作人员执行力、服务力、担当力,实行全员营销,以中国轻纺城的发展为己任,以此为核心,开展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通过政策宣传、定期座谈、上门走访、跟踪服务及其他各项活动,加强与商户的沟通,对商户的引导,调动轻纺城经营户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赴全国各地的纺织产业集聚区,了解客户市场需求,提升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构建新的客户市场。

为更好地服务经营户,建管委以“布满全球”活动为载体,编制《“布满全球”对接会手册》,开辟“布满全球”专属网页,面向会员企业详细介绍对接活动方案,并建立会员数据库。加强对轻纺城经营户的服务和引导,至今共发展“布满全球”会员863家,并对会员企业进行奖励和补助。组织企业抱团赴山东、江苏与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推介,目前已和深圳、上海、青岛、武汉等地成功举办多次活动,百余家商户与上万家纺织服装企业、面料采购商进行对接洽谈,轻纺城还和上海世贸城、四季青中纺中心等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

同时,推进“柯桥总部+境外营销窗口”的模式建设。目前已有8家境外办事处实际投入运营,并启动轻纺城驻美国洛杉矶等3家境外办事处的设立工作,开展中国轻纺城德国分销中心的调研工作,着力打造全球营销网络。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7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