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17日,2013中国服装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中国服装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会、中国服装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服装协会六届一次理事会、四场平行会议、高端论坛以及中国服装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晚会等会议构成了2013中国服装大会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服装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会上,中国服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其中就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和强国之路做着重梳理。
对于过去五年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陈大鹏表示,过去的五年,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环境最为复杂的五年,也是面对问题和困难最多的五年。从全球经济的低迷到中国经济的调整,从消费增长的放缓到综合成本的提高,从产业要素的变化到竞争格局的重组,中国服装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这五年又是中国服装业提升发展最快的五年,尤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之际,行业确立了服装强国建设的目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观、价值观日益清晰,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品牌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中国服装业取得了内涵式发展的新成绩。
在外贸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过去五年我国服装出口数量相对稳定,但出口金额不断增加。中国服装出口从2008年的1197.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601.55亿美元,累计增长33.70%,出口金额占全球服装出口金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33.10%提高到2011年的37.15%;出口单价从2008年的3.32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49美元。累计增长35.24%。体现了出口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
在国内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服装零售额从2008年的3775.5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9777.80亿元,增长158.98%,明显高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83.15%的增速水平,这不仅表现出服装企业市场拓展的强劲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对广大人民群众衣着消费需求的满足和对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顺应。
在行业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分别提高21.77%、17.76%、32.96%、42.96%、15.19%,保持了较快增长。一是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二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占比快速提升,这体现了行业内涵式发展和区域布局的不断优化。
在企业效益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3.02%、21.31%、35.81%、33.18%、10.16%,行业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明显进步,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服装行业保持了两个市场的持续增长,价值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速,整个产业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表现在: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继承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科技水平大幅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品牌形象逐步丰厚,品牌内涵愈加饱满
跨国整合实现新突破,国际化运营迈向新高度
对于中国服装业未来趋势,陈大鹏指出,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各种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产业资源将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的产业革命将全面展开。发达国家在控制优质资源和优质市场的同时,加强了生产制造环节的回流,发展中国家在新格局之中迎来了新的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模式,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将更为复杂多变,这将给中国服装产业带来全新的多方位的考验。
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给中国服装业带来了新的机会。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远未完成,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和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对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进行的调整,以及城镇化带来的投资结构的变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力。依据未来中国GDP增长7.5%来推算,未来中国服装业年增长速度也在10%以上。这是中国服装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 “强国建设”的重要条件。
对于如何向服装强国迈进,陈大鹏提出七点建议。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融入国际新格局。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以更为国际化的视野,形成更合理的产业结构;通过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实现生产功能的分布化,产品的个性化;让更多小而美的企业在价值链上实现更大的价值。加强国内营销渠道建设,积极构建国际新渠道,实现业态多元化,把优秀品牌打造成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领导者,实现国际化新格局。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