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服装大国,却不是服装强国。纵观整个中国服装行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品牌,还处在塑造品牌的初级阶段。中国服装品牌的意识形成得较晚,至今也就20多年的历史,而世界品牌意识的形成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都从事的是服装的加工生产,处于服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其他与服装相关的产业发展也较晚,服装品牌意识的积淀时间较短。而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贸易的活跃性,整体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中国服装行业看到了与那些国际品牌的差距,也找到了发展方向。
想要突破就必须改变,在各种压力的催动下,中国服装行业开始转型。尽管像服装这样传统而庞大的产业,在转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比如想做品牌,却不明确客户定位,因为没有明确的核心价值定位,很多中国的服装品牌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一脉相承的风格,没有特点也就没有卖点,很容易淹没在众多的视野中,沦为不知名的品牌。在比如以前传统管理中有许多不规范的弊病和漏洞,过去靠量取胜的年代,很多问题被掩盖住成了顽疾,而如今那些旧疾正严重影响着公司今后的发展。
由于目前企业经营的同质化,导致大部分服装企业患有严重的“大公司病”,第一是库存,12、13年库存积压的问题严重,把许多企业经营中的弊端暴露无遗。第二是变成“服装恐龙”,多数服装企业对市场和客户变化响应迟钝。过去,老总们总在考虑如何将蛋糕做大、盘子做大,片面追求市场覆盖率,市场定位没有细分。而在这个处处“贴标签”的年代,人群正在越发细分化,战略从大众转向分众和小众定位,许多大品牌开始出现细分的子品牌,款式品类增多了,这个时候公司整个的管理还能否触及到终端变得很重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