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旧衣服网上,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打着广告大量、长期回收旧衣服。对此,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纺织品循环利用”在中国仍是条难走的路,行业协会对回收旧衣服这个“行当”的态度是“不提倡”,因为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又没有有效地监管,旧衣服回收以后怎么处理的,是一大安全和质量隐患。
以洽谈业务为由,记者致电江苏苏州的一家旧衣回收企业。企业负责人热情地拉记者入行:
企业负责人:直接做再生棉用的。你最起码有个几吨,我才能去收。你们可以赚些闲钱,几千块一吨。吃这一行饭的很多,一年人家赚几十万、几百万的都有,就专门做这个的。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相关人士透露,堆积如山的旧衣服分散回收后,常常被一些小作坊用来再加工,分拣、开毛、再织成纱布等,这个过程是否消毒、最后的成衣是否有检测,都说不准,加上电子商务的盛行,一些廉价的再生衣大量通过网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常熟曾有一个镇的居民都在从事这类工作,被行业协会强制停产后,现在在苏南其他的一些镇又红火起来,就是因为其中的利益驱使。
苏州某旧衣回收企业:如果是小贩的话就什么都收,两毛钱一斤,夏天收了有一部分货是有用的,出口用的,他们好多货源是卖到我这公司来的。有的厂就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原料,不怎么好卖。
要辨认这类企业也很简单,网络上搜索“开毛厂”,很多就都是回收旧衣服的企业。过去常熟开毛厂有四五千家,现在在网络上搜素也不难找到若干。
很明显,目前这种小作坊收旧衣服再处理的行为,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更没有相关的监管,尽管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吸收一些旧衣服,但所谓“再生衣”的质量和安全却非常堪忧。那么,其他国家在这个方面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呢?
据了解,美国纽约的旧衣回收现在正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一般呢,由卫生部门招标,找一个本地的慈善机构,与其签订10年的旧衣回收合同。慈善机构需要做的是在每一个居民区至少安置50个旧衣回收箱,每月回收500吨旧衣服。政府不会为慈善机构的举措买单,也不会从慈善机构的收入中分一杯羹。因此,慈善机构需要通过旧衣回收、处理、买卖达到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到,其实在处理旧衣服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机会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办法的,希望咱们在爱美的同时,能让旧衣物实现有益的循环利用,能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