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听说您当时和马可小姐一起创立“例外”时非常艰辛。
毛继鸿:很多创业者都愿意吐槽自己艰难的经历,不过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有不少报道说,我和马可毕业后放弃了安排的工作去创立“例外”,其实,我们都在大陆和香港工作了四年后,才开始创业。我刚到广州时,设计师没人要,还不如打版师;在香港工作的时候,老板愿意拿出30万元让我们去做一场服装秀,我们都特别感谢,我和马可在四个月时间里做出了200多套衣服,从选材、设计、打版、制作到走秀的安排,我们每天只能在办公室铺上一层纸壳箱睡三个小时。可是我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有了扎实的积累才能应对突然而来的机会。
正考虑把“方所”开到厦门来
记者:您认为自己是设计师,还是企业家?
毛继鸿:我是个把情感转换为产能的人,不想界定自己,我说自己永远是个边缘人,有人说我跨界文化、艺术、产业、商业,我也觉得自己挺像八爪鱼。我想,如果被界定,未来发展就会被堵死,因为你很难再超越自己,也很难再去实施更好玩的创意、做更好玩的事情。
记者:听说您开设“方所文化”是受台湾诚品书店的启发?“方所”有可能开到厦门吗?
毛继鸿:我是个特别喜欢书的人,2005年我到台湾,一周时间里,我有四天泡在诚品书店,诚品的运营模式让我触动极大。回到广州后,我决定借鉴“诚品”的经验开设“方所”,希望能在比较高端的商业空间中有一个呈现东方美学生活方式的平台。
最近,我和厦门有关方面进行了接触。我很喜欢厦门,不仅因为这座城市在海边、很宜居,更因为它对文化创意产业十分用心。我认为,以厦门为基地可以很用心地来做两岸文创产业的文章,我们正在考虑把“方所”开到厦门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