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东桑西移”琼中样本调查:养蚕农民收入5年增20倍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有关专家认为,海南要在“东桑西移”国家工程中担当重任,把海南建成南中国丝绸产业带的最重要产区,建成中国唯一的热带蚕丝业示范区。

海南省丝绸集团副总经理钟昌江说:“广东丝纺集团、中国同源公司和海南省丝绸集团,决定投入巨资开发海南桑蚕业。到2020年,预计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实现海南全省茧丝绸产业总收入达160亿元。带动60多万农业人口脱贫致富,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多个,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瓶颈

种桑养蚕起步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缺位

海南种桑养蚕发展相对较晚,目前,相关厅局和各市县都没有成立产业管理机构和出台相关政策。如果盲目将种桑养蚕推广到中部山区6市县、以及境内的农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容易失控,很容易出现蚕农相互压级压价销售蚕茧的市场混乱状况。

蔡高声说:“需要借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经验,成立海南茧丝绸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统一的种桑养蚕发展规划、热带蚕丝业的产业链布局、资金扶持政策,以及丝绸文化产业、丝绸生态旅游产业等规划,并负责主导、协调、落实相关事宜,避免相互压级压价销售蚕茧。建立全省茧丝绸行业联席会议制度,把中部山区6市县种桑养蚕项目及时纳入“东桑西移”国家工程。

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种桑养蚕的主力军大多是留守老人,不懂种桑养蚕的技术。2010年春天干旱、夏秋雨水多,当年7月开始,全县连续7造桑蚕全部死亡。琼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现场调研会诊,及时治理病虫害,3个多月后,种桑养蚕才恢复正常。

郑桂泉说:“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应成立省政府茧丝绸专家顾问小组,聘请全国、全世界的桑蚕产业经济、茧丝绸发展、丝绸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知名专家,为海南种桑养蚕及茧丝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海南热带蚕丝业跨越发展,是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海南种桑养蚕公共服务体系。钟昌江说,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资金优惠政策,建立资金扶持体系,解决种桑养蚕和后续开发资金难题。建议省政府严格执行蚕种生产、经营的许可证管理制度。建议尽快组建海南省级蚕业产品检测中心,建立全省桑蚕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设立省、县、乡(镇)三级桑蚕技术服务站。

海南中部山区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许多连片的桑田水利设施建设没到位。记者看到,一些在小河边、小溪旁低产水田改建的桑田,受到水淹,影响了桑树的产量。“桑树耐旱,但怕涝,水淹久了会死。”刘志锋说:“希望省、市县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大力改善桑田水利设施,确保桑田高产稳产。”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5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