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晋江运动品牌等产业辉煌 外企舍不得离开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人工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虽然让中国制造企业的成本持续提升,但厂门口的供应商和市场,聚集的上下游企业,较低的物流成本,细化的分工服务,抱团形成的区域品牌,让大多产业集群中的制造企业根本舍不得离开中国。

放眼望去,盛泽的布料、深圳的IT、顺德的家电、佛山的陶瓷、晋江的运动品牌……一个个产业集群闪耀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企业的成本持续提升。

搬?不搬?这个问题横亘在不少企业老板面前。

“我去柬埔寨初步了解,一个生产线工人的工资成本400元左右;土地价格只需1美元一平方米。”广东东莞前锋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灿荣说,“即便如此,我仍然不愿意把厂迁到外面去。因为那里没有东莞的产业链配套。石碣方圆几公里范围都是电子企业,技术工人丰富,缺什么零配件,一个电话都可以搞定。”袁灿荣说。

“也想过把企业迁出去,还考察过越南等地,但是,麻烦在于,当地找不到给衣服配套的扣子。”盛泽一位制衣企业的老板更有同感。小小的一粒扣子,道出了中国已有庞大产业集群难以撼动的地位。

经济学家迈尔克·波特在国家竞争力方面颇有研究,他这样解释产业集群的优势:当产业集群形成,一个国家在最终产品、生产设备、上游供应以及售后服务上都更具国际竞争力。

抱团竞争的企业

——上下游聚集,供应商、市场就在家门口,享受低物流成本,细化的分工服务

一个运河故道边面积仅百余平方公里的小镇,聚集了各类纺织企业2500多家,12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拥有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这就是苏州的盛泽。

这条产业链能带来什么商机,益乐纺织公司的老总郑益乐感触最深。“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区域内,减少物流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配套服务齐全。”

“我的工厂离国内印染业的龙头企业盛虹集团只有六七公里,所以物流成本极低。”郑益乐甚至不再设仓库。

说到盛泽的纺织产业集群,便不得不提起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一位化纤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东方丝绸市场维系着整个地方纺织的脉络,为企业时刻带来最鲜活的东西,帮助企业吐故纳新。

做布料,离不开专业的分析。自己投入买一套检测仪器太贵,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检测很难,不检测产品又没法过关,怎么办?

在盛泽,有各种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分析检测服务。在吴江纺织科技中心,记者见到,经过1个小时左右的检测,中心便能分析出送检样布的原料成分、捻度、光泽和交织方法等近20项指标。

围绕纺织业,纺织科技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中心、外贸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纺织产品检测中心、纺织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电子交易所、纺织样品库等一批面向广大纺织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建立。各大商业银行及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市场集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也大量涌现。盛泽产业生态系统在不断丰富完善。

上下游集聚的产业链

——优势企业对上下游产业有扩散带动效应,产业链强化了集聚优势,企业向区域外转移的成本提高

卖衣服的,吸引画漫画的?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可这在东莞早已成为事实。

东莞原本靠制造业打天下,但其产业集群优势近年来吸引多家知名动漫企业落户。目前已有约50家动漫原创、品牌授权和衍生品设计企业,其中大半落户松山湖,去年一年生产出的原创电视动画片有15214分钟,这一数据超过了杭州和北京等著名的动漫城市,紧随苏州和广州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

“动漫产业的利润,七成靠衍生品实现。这些原创企业看中的,就是东莞的玩具、家具、制鞋、服装等庞大的制造业集群优势。”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

产业链的完善不仅仅强化了集聚优势,更让该区域拥有难以取代的吸引力。

“东莞石碣电子企业以外资为主,直观上感觉比较容易撤走,但近年来没有出现电子企业大规模迁移的现象,而且高技术型、高附加值企业仍然在壮大。”石碣经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如果说用工问题还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来解决,但要是想整合配套链,这就不是哪一个城市三五年能赶上来的。”

盛泽镇党委书记李建炯说:“盛泽的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孕育出了一个优秀的产业生态系统,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某个物种的企业,似乎对于集群地有着无限的依赖,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对于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广东省政府参事、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陈鸿宇这样点评:广东经济的活力与潜力,在于未来能否发挥好产业集群的优势。

“低小散”的创新突围

——中小企业面临关键技术瓶颈,产业创新联盟化单打独斗为通力协作,促进产业升级

“一两个企业发展可以单打独斗,但产业发展必须着眼长远,必须攻克大批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而这明显不是几个企业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说。

为了进一步联合产业链条上下游,攻克特色产业关键性共性技术,产业集群中又出现了由区域内的行业骨干企业与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组建的产业创新联盟。

创新联盟实现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华夏陶瓷”将污染陶瓷做成了清洁陶瓷,还佛山一个碧水蓝天;白色家电攻克“二氧化碳热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提升了整个广东的家电产业水平,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在联盟的庇护下,众多中小企业不再“孤独”,它们“抱团”创新。至2011年7月,广东已组建了35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联盟内企业4年来出口创汇总额达43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2300亿元;联盟总共获得专利1.6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881项。

调查与分析

1.户外核心市场规模达132.4亿元人民币,增长20.4%

2012年中国泛户外市场规模达到326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了22.6%。其中,核心市场占40.5%,规模达132.4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20.4%,低端市场占25.5%,时尚休闲品牌占19.9%,体育品牌占14.1%。整体上看,户外用品市场发展均呈上升趋势,但在增长势头上有所放缓。

2.国产品牌领跑中国户外市场

2012年中国核心户外市场上品牌总数为617个,较2011增长7.5%。其中中国品牌248个,较2011年的218个增长了13.8%,国外品牌369个,较2011年的356个增长了3.7%。可以看出,在品牌数量上,中国品牌不及外国品牌,但在增长速度上已经远超国外品牌,同时在国内外品牌市场份额上,前一百个户外品牌中,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较国外品牌高出11.6%。

3.体育品牌进军户外产业

2012年的户外市场专业户外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大众户外消费日渐盛行,由此而催生的户外品牌数量、销量额急剧拉升。在2012泛户外市场中,体育品牌就占据了14.1%的比重。随未来户外市场的细分,体育品牌将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4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