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产业竞争力面临挑战。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今年以来又有24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到18%;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部分出口订单流失,部分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欧美日出口低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前8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4%和5.1%、对日本出口下降0.6%,均低于整体出口增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46.8%,比2012年同期下滑0.7个百分点,已连续3年下滑;占日本市场份额66.4%,下滑1.7个百分点;占欧盟市场份额(1-6月)的42.4%,下滑1.9个百分点。同时,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逐步增强,正在挤占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今年以来,东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日、欧市场份额分别提高0.8、1.6和0.2个百分点。中国新能源、新兴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增长较快,但一些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营销、品牌、服务等方面,中国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背景下,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前三季度,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63起,同比增长10.5%;美国对中国的电子、通讯、机械等出口产品发起337知识产权调查15起,占其同期立案数量的1/4以上,涉及中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龙头企业。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强化贸易执法,放宽立案标准,加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规则,裁决趋于严格,中国应诉企业在一些案件中被裁定较高反倾销税率,某些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救济调查明显针对中国产品。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一些产业发展面临困难,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呈增多之势,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金额均超过发达国家,应对难度明显增大。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入世红利"趋于消退,即使国际市场需求改善,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也比较严峻。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很快,不少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出口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综合判断,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下一步,中国将认真落实好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增长,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成本、订单转移、产能转移、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扩大贸易融资保险支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增强中小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推动国际商务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发挥外贸产业集群优势,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国内区域布局和出口商品结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继续完善进口政策,优化进口结构,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