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针对公司研制的专用纤维海斯摩尔纯壳聚糖纤维做了介绍。例如,壳聚糖纤维具有极好的抗菌性,用于医用领用可有效避免传统纱布包扎伤口带来的二次创伤。
烟台万华超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革在论坛中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合成革的整体情况,并介绍了万华定岛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技术开发,自2010年以来,这项技术开发的革系列包括服用绒衣、海陆空解放军及武警手套系列等,产量达到150万平方米。
夏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市场部经理单磊为在座嘉宾分享了袋式除尘滤料发展与技术创新。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领先设备供应商,安德里兹公司Alexandre Butte为现场嘉宾介绍了非织造布生产设备系统的创新,包括为水刺、针刺完整生产线的技术设备提供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
高屋建瓴、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绍兴县人民政府周树森副县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非织造布名镇夏履镇10年来的发展情况,同时表示政府会大力扶持,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帮助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纺织品消费司副司长王伟从宏观角度谈到,近年来中国非织造布在调整结构、纺织品转型升级方向上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在质量、品种、工艺以及市场应用领域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出口产品单价仅有进口的60%,缺少整合所有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同质化问题以及价格竞争依然比较激烈。王副司长表示工信部行业主管部门将按照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重点开展三点工作:一是支持、拓展终端市场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重点扩大非织造布在医疗、环保、过滤等等领域的应用;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质量评价等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三是支持全寿命、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支持节能减排和回收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致辞中认为,国内非织造布业的发展,要坚持工业调整,紧跟发达国家的先进步伐。高会长分析了目前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优劣势,他认为国内企业的优势是供应链短,低成本,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而不足之处则是目前我国行业标准相对落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设备偏重依赖进口。
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举办的“2012/13年度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及优秀供应商评选”活动是继2011年评选的10强基础上,扩展到本届评选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和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优秀供应商。本届评选更为完善,综合考核规模和效益、装备和研发创新、市场和品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5个维度,最终评选出行业12家10强企业、10家最具成长型企业和12家优秀供应商。

中纺联会长王天凯(左七)为2012/13年度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颁奖
获奖名单及专家点评见链接:2012/13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和优秀供应商名单揭晓

工信部纺织品消费司副司长王伟(左五)、中纺联副会长高勇(左六)为行业最具成长型企业颁奖

中纺联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陈伟康(左七)、中产协会长李陵申为优秀供应商颁奖
评选结果揭晓后,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记者采访了两家获得10强企业的企业高层,询问企业如何脱颖而出。晋江市兴泰无纺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火烟自豪的谈到目前公司水刺、纺粘以及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共14条,水刺法非织造布9285.3吨;纺粘非织造布40132.5吨。同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还获得了多个省部级各类的奖项。来自山东泰鹏集团的范铭总经理、副董事长在记者问及企业强在哪儿时,范总毫不犹豫的说是技术创新。公司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高精度的技改能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
此次会议的另一亮点是东华大学夏履教育基地签约仪式,夏履镇与东华大学共同签署了夏履镇人民政府与东华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字仪式。
专题讲座、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进步
中产协李陵申会长就“快速发展的中国非织造布工业”话题做了报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他谈到“2007年至2012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非织造布13.6万吨,出口额8.39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行业规模以上非织造布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了21.62%和23.76%,利润率5.4%;非织造布出口26.6万吨,价值9.3亿美元,分别增长12.5%、17.73%。行业投资同比下降5.05%。非织造布生产依然保持了12.65%的增速。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进步,李会长认为原材料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助推应用领域拓展,装备提升产品档次,后整理技术提高产品性能。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多种符合技术获得性能优势,高效和轻量化完美组合,性价比与可替代性等非织造布的优势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非织造布工业也面临着行业集中度较低、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等挑战。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