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本土品牌为何总死在“品牌”半路上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中国企业在运营品牌时常遇到一个难题:窜起容易,存活困难。
  中国市场上每年都有不少新产品能在一夜之间爆红大江南北,连带一个品牌都成为大众新宠,一时风光无限。但这风光也真就“一时”而已,短的一两年,长不过三五年,即被湮没在市场中再难觅踪影。今天还俨然一副冉冉上升 的品牌新星模样,保不齐明天就成了转瞬即逝的流星一颗,实在令人叹惋。
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家们极善于打造“名牌”却又死活没法将“名牌”再上升一步,玩成“品牌”,基本都死在了从“名牌”到“品牌”的半路上。
  要追其原因,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名牌”这个词吧。这个词本身极有意思,它是中国营销界独有的术语,国外没人这么说,所以英文中也没有直接可对照的翻译。理论 上讲,它应该被翻译为“established brand”指“已建立成熟的品牌”。我想我的同行们最初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想表达的也是这么个意思,品牌中的杰出代表,更成熟、更完善,具有更广泛的 品牌辨识度,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和美誉度。
  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家们以及酷爱煽风点火的广告从业者,往往望文生义,将企业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名牌”的这个“名”上。通常的套路是这样的,先出产品,不管好坏,然后打广告,只要有钱,狂轰烂炸,不愁产品不出名。板斧来去不过两把,虽简单粗暴,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短期效果明显。在快消品行业尤甚。快消产品单价低,故新品尝试成本也较低,加之购买频次高,消费者易被广告说服,愿意尝试新品。能让消费者熟识,便能鼓动其购买,知名度与销量短期内成正比,利益显见。这种既得名又获利的事情,无怪乎企业家们热衷。
  第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打造“名牌”这间事情不存在技术壁垒,只要有钱,没有不成功的,优劣只在花的钱多还是钱少,风险也相对较小,虽是个傻办法,但企业主高兴,广告公司省力,宾主尽欢,何乐不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