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双11”来了 传统零售业是抵制还是应变?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6日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不同经营主体情况各有不同,各自的资源和能力也有差异,这也让他们对于“双11”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对于购物中心来说,需要通过“造节”等方式营造或举办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氛围和活动。大量客流中必定蕴含商机,而今年恰好周末消费早于“双11”,这也让不少商家提前开打“双11”大战。对于家居卖场来说,消费人群主要以目的消费者居多,节日对其影响较弱。同时,由于部分商家因没有具体应对促销的方案和对策也会产生消极应战的心理。 

出路:融合发展 

在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百货、购物中心的经营者还是电商高管对于未来线上线下的发展方向保持了同一态度,他们共同认为未来双方一定是相互融合发展的。 

对于家居卖场目前的抵触情绪,郭增利认为,如果家居卖场可以转变与购物中心类似的经营态度,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感,效果会更加理想。“实体零售对于电商的态度不应该是抵制,而需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从零售业本身来说,商家需要适应消费者而不是改变他们。” 

在购物中心经营者眼中,实际上,电商并没有给业态组合丰富的购物中心带来太大冲击。据文娟介绍,朝阳大悦城从去年至今,客流增长30%,销售额增长50%。不过,文娟表示,针对电商,朝阳大悦城在未来的招商上会做出一些调整,更偏向于客单价偏高的品质品牌,减少引进以基础款为主、客单价低的品牌商。但减少并不意味着完全去除,只是购物中心需要在货品上与线上进行区分,让二者可以保持相对的差异化。同时,购物中心也在考虑与线上品牌合作,引入线上品牌体验店,帮助他们进行品牌落地。 

在郭增利看来,目前,实体商业竞争力太差,与电商商品的重合度过高,才会造成打低价牌电商的强势。郭增利认为,电商独立生存能力不一定会很强,未来实体商业和电商的双重结合才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双方的发展还是需以实体商业为依托,加之电商的渠道,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未来还有可能会诞生一批依托实体商业而更具竞争力的电商。 

记者手记 

“双11”不是一场博弈 

它不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没有多么深刻的纪念意义,可如今被电商造出概念的“双11”已不再仅是光棍节那么简单,它变成了一次消费的狂欢和一场“损人不利己”的博弈。 

从短期来看,购物中心、百货店直接做电商还是与电商平台合作,更多的是进行销售渠道的补充。这种运营思路会有所帮助但不会力挽狂澜,难以化解实体零售疲软的现状。从长远来看,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百货,需要加强引进从精神到身心的全方位体验业态。如今的购物中心不再是只承载购物的功能,更多的转向聚会、放松、娱乐的休闲场所,甚至是商务谈判的场所。不过,任何转变都需要过程,购物中心、百货店都需循序渐进的改变。 

不过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零售的经营者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在意的消费者实际并不关心从线下还是线上购买,而是在意谁能提供成本低,以及便捷的方式让其获得产品与服务。哪一方可以提供,消费者自然向其倾斜。 

对于商家来说,不应去纠结是实体还是线上的销售渠道,应更多的思考目标客群有何种需求,商家该以何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实际上,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商家利益的最大化。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5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