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赵国梁教授介绍,以北京为例,每年由废弃服装、地毯、室内装饰纺织品以及近3000家在京服装企业产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纺织品达数万吨,部分废旧纺织品被运往北京郊区和周边省市;部分被混入日常生活垃圾填埋,由于合成纤维降解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即便是经过了简单的物理方法处理,也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赵国梁表示,很多废旧纺织品主要用于制成附加价值很低的填充棉、低档毛毡、墩布等产品,没有加以区别对待。
据了解,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方式主要是依靠小商贩回收、小区定点集中等。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服装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无偿或提供优惠券等方式,鼓励顾客将不需要的服装送回店里进行二次利用。与之相比,我国有很大差距,也造成了浪费。
业界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兴趣不大的原因其实不言自明。旧纤维只有变成新纤维,才会有市场,但这个生产过程,势必造成再生纤维的成本高于原生纤维。因此,只有在价格上实现突破,旧纤维的重复利用才有可能实现。为此,在中国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有赖于优惠政策的倾斜,也有赖于社会共识的形成。
孙淮滨表示,做好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关系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家战略,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应出台各种鼓励发展的政策,哪怕是四两拨千斤的一个导向,都对行业大有裨益。
绿色转型有赖标准支撑
在国家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纺织服装业的再生资源利用已经有了明确目标。但是,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对于废旧纺织品回收,仍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行动规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过程仍有很多待解的难题。
据唐世君介绍,废旧纺织品在回收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各种废弃纺织品来源复杂,可能有严重的传染病源和污染,因此,首先应该消毒和清洗(医疗卫生用废弃纺织品更重要,一般通过垃圾焚烧处理)。但是,是否经过消毒和清洗鉴别很复杂,困难较多,且检测成本很高。一些未经消毒清洗而处理分解、打松后的产品很可能变身为“黑心棉”混入市场。
唐世君建议,完善废旧纺织品的回收体系,要研究开发废旧纺织品新型、快速、有效分类识别和分拣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快速、有效、低成本检测消毒清洗质量的技术,并形成国家标准,防止“黑心棉”流入市场。
孙淮滨表示,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推动制定合理经济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技术路线,健全废旧纺织品定点回收和处理加工网络,建立并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和质量标准、检测、监督体系,扩大废旧纺织品再利用产品的市场应用,最终推动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