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林涌:香港需要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保障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无论「同股同权」制度的讨论将会如何演变,从传出阿里巴巴在港IPO受挫和针对此事件的争论过程中,国际社会开始质疑,香港市场是否已经失去创新的勇气及能力?同时,香港各界人士也在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是止步于道德批判,还是尝试?在保护投资者与监管条例灵活化之间达到某种有机平衡?
  20年前,从成功引入H股和红筹股在港上市以来,香港通过创新的能力以及高透明监管运作制度,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融资者,造就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20年后的今天,当内地资本市场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蓝图,积极从资本输入往资本输出改变时,香港发现其已不再是境内外资本互通的唯一支点。新加坡市场的崛起,上海自贸区的启航,给香港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挑战香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香港更应对其自身定位有清楚认识。在全球IPO中心多极崛起之时,香港更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集中优势资源,与上海「错位经营」,致力于打造全球的离岸资产管理中心。相比于上海,香港有其税收、人才、法律等优势,同时,其资金的全球性自由流通更是上海难以比肩。作为衔接世界与中国的核心资本枢纽,香港借力于CEPA框架下,中港两地金融合作加深,可以进一步与全球投资者分享内地资本市场的成长果实。
  随着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大潮,香港更加积极地扮演好通往世界的「第一站」,在其他离岸资产管理中心衰退之际,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使资产管理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重中之重。
  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更为健康的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不可能因为任何人任何公司而触动其建立的基础,但这一切并不表示创新的力量与法制精神不能完美的结合。
  阿里巴巴事件所引发的讨论,不仅是针对金融创新监管环境的讨论,也不仅是修改《上市规则》、「同股同权」问题的讨论。更多的,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而鼓励香港资本市场推陈出新的意识和机制。正如李小加的文章所言,美国之所以能实现多层股权制度,最重要的是其以披露为主的市场机制,身经百战的机构投资者和一究到底的集体诉讼文化。
  要成为更成熟完整的资本市场,香港需要一场彻底的创新革命,需要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共同参与的市场体制创新、监管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乃至意识观念的创新。
  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危机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谦逊并永远积极学习以应对变化,只有以更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变革、迎接挑战,才是香港市场维持其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8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