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对比差距 全面击破--纺服专业市场:探究本土品牌的双轨对接本质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5日

耳濡目染 主动求变

自主品牌的孵化基地是中国服装专业市场在新环境下被赋予的全新使命,而在场内引入优秀的外国品牌之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提升了场内其他商户对品牌的理解和认知,这也是国际化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之一。

在红棉国际时装城的韩国层可以发现,品牌商之间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即使是三线品牌,也保持着自身的原创设计,力求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虽然都是“韩风”,但是侧重的消费者年龄层次和职业特色都非常分明。

“场内商户跟韩国品牌在同一栋大厦里进行销售,能这种直观的对比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培训都更有效果。在没有引进韩国品牌之前,红棉场内拥有自主品牌的商户只占全场商户的25%,而引进了韩国层之后,这个数字已经提高到60%。”卜晓强说。

对比差距 全面击破

中国品牌在设计、包装、文化等软实力方面与外国品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在二三线品牌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外国的二三线品牌虽然也是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其风格非常明确,特色也十分突出,相比之下,中国的成长型品牌在这方面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欧美品牌的精致板型和细节的把控、韩国品牌对面料的创新以及快速的换新率,都能给场内的其他本土品牌带来设计方面的灵感。同时,专业市场也应该适当加深与外国的设计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如定期邀请外国设计师来到市场进行走秀或培训,也可以组织场内自主品牌出国参观,观摩外国先进的工艺和设计理念,提升本土品牌的软实力。

当今,中国市场正像颗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服装品牌。除了一线的国际品牌强势进入,国外的二三线品牌也对中国的庞大市场跃跃欲试。对于他们来说,进驻专业市场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新选择。 

记者手记:不要“中国式”国际化

5月份的时候,在和专业市场的一位前辈交流时,他特别提到,现在国际上的很多二三线品牌都挺想进入中国市场的,但他们不知道怎么进来,没有平台,你们可以多关注下。

听到这个消息,一股喜感顿上心头:新增专业市场数量的急剧增加,国内专业市场对品牌的迫切需求,双重因素正促使专业市场对品牌商户的争夺愈加激烈。如果专业市场能够成为承接这些国际二三线品牌的重要平台之一,这或许将为专业市场迎来又一次发展转折点。

很多在中国做服装生意的韩国人谈到,目前中国市场的很多所谓的韩国风,其实与韩国本土真正流行的潮流趋势还有很大差异。所谓的韩国产品,大多也不能体现韩国的品牌文化特征。所谓的韩国风,其实是“中国式韩国风”,这对彼此的发展并不是件很好的事情。

对于韩国本土品牌而言,他们还是想把韩国的品牌文化带进来,包括他们的设计、理念,并与中国本土文化实现某种平衡。这会让他们对国际化更有刺激感。其实,这也是专业市场在引进国际品牌时所期待的。

国际化,不是说就在市场里设立个店面,专业市场也是希望通过这些国际品牌,通过展示、学习他们的优势,来证明并推动自身的强大。

专业市场的国际化,还在一个初级的层面发展和探讨,它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9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