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膺鸿在其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部分用废旧纺织物加工而成的材料和成品。 “这是毡布,主要是用作隔层,还属于比较低端的。这些材料有的可以做成农业大棚的保暖层,有的可以做成冰箱的防震材料。 ”杨膺鸿另拿出一块毛质手感的材料给记者看,这些是旧衣再生加工成的制衣原料,每个样品材料上还标识了组成结构,例如在某块毛质的材料上,记者看到标识有55%的羊毛、45%的纤维。“全新的纯羊毛的原料价格约每吨5万元左右,我们这个再生的毛质材料,价格只有每吨2万元左右,最后的成品衣物的价格可能达到每吨15万元。 ”杨膺鸿说,这些再生原料得到了国际商家的质量认可,原料产品销往美、俄、法、意大利等国。
承担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据杨膺鸿介绍,缘源公司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营业执照的企业。 2010年9月,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十五个部门联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的实施意见》,当年12月就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开始在部分居民住宅小区进行试点。2011年5月,开始逐渐推广至全市。缘源公司从2010年底起开始参加该活动,并承担废旧衣物专项回收利用的工作。 2012年,“废旧服装回收利用”被列入上海市第五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中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专项建设项目,缘源公司正是“废旧服装回收利用”项目的建设单位。
已经退休4年的杨膺鸿说,他之所以来做这件事,不是为了利益,是看中了其环保性和公益性。据他介绍,缘源公司接收上海本地慈善机构和社会经常性募集机构的委托,将各界市民捐赠的各种衣物进行分类处理后,就其中八成新、符合帮困济贫穿用条件的棉袄、羽绒服、大衣等御寒衣裤经整理消毒后再无偿返回给市慈善基金会慈善物资管理中心。
杨膺鸿还告诉记者,该公司与徐汇区梅陇三村、黄浦区黄浦新苑等居委会共同发起组建爱心毛衣编结社,缘源公司将部分易开拆的毛衣整理消毒后无偿提供给该社,为部分需要帮助的民众提供毛衣编结成品。
李俊龙说,2011年全市仅480个回收箱体、年收集衣物113吨;到如今已有1500多个箱体,仅2013年前9个月收集旧衣物698吨,是去年全年收集量的两倍多。杨膺鸿说,全上海总共约有15000个居民小区,目前他们的覆盖率还只有十分之一。李俊龙说,除新增加回收箱体的投入之外,公司每月的运营成本近15万元。在运营了将近四年之后,今年5月公司终于实现了盈利。现在,随着回收量的增大,他们正在考虑在浦东、闵行两地再建工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