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3年国内外棉价差延续了2012年的形势,国内棉价继续大幅高于国际棉价,并未延续年初以来小幅收窄的趋势,巨大的国内外棉价差导致了国内棉纱价格同样高于国际棉纱价格。
数据:9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正式启动2013年度收储。截至11月14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公告计划收储2013年度棉花117100吨,实际挂牌成交42480吨,成交率36.3%。新疆库点计划收储61600吨,实际成交29400吨,成交率47.7%。
分析:2013年棉花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20400元/吨(公重),标准按2013年9月1日起实施的颜色级标准执行。由于是棉花新标准实行的第一年,棉企心里没底,收购大多较为谨慎,对于棉花质量把关较为严格。又遇上今年灾害天气较多,棉花产量受到影响,棉农惜售心理较重,也加重了收储进度缓慢。
目前市场对于储备棉投放的时间及方案极为关注,投放时间、价格均将影响纺织企业用棉及生产。根据调研中企业所反映棉花市场资源紧张,采购渠道受限的实际情况,中棉行协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向市场投放储备棉。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储备棉有望于11月中下旬开始投放。
棉制品进口额增速快
澳棉质优获企业认可
数据:1~8月,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额为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74%,进口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88%。
分析:从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速来看,增速较上半年加快,进口增速继续高于出口增。
我国棉制纺织品主要贸易市场中,各主要市场表现不一。其中,对东盟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对棉制纺织品贸易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出口额增速、进口额增速分别为35%和57%;对日本市场的进出口贸易持续低迷,进出口贸易均为同比负增长,降幅均为10%左右;美国、欧盟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数据:2013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322.6万吨,同比减少19.9%。前8个月我国自印度、美国进口棉花的数量分别同比减少36%和16%,而自澳大利亚进口的棉花数量同比增长23%。
分析:由于2012年进口棉花数量基数大,加上2013年棉花进口配额数量也少于去年同期,进口棉花数量同比减少。近两年来,澳棉凭借品种、颜色等优势受到国内企业认可,这反映出国内棉纺织企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正在增加。
数据:今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棉纱线35.4万吨,同比增长22.9%。1~9月,累计进口量达156.7万吨,同比增长44.2%。
1~8月,我国棉织物累计出口棉织物61.2亿米,同比增长20.7%;累计进口棉织物5.4亿米,同比下降2.9%。棉织物出口单价同比增长2.8%,但仍明显低于进口单价。
分析:我国对进口棉纱线延续了2012年的热度,尤其是中低支纱的进口量占比约70%左右。棉纱线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棉织物出口量价齐增。
运行指标前高后低
升级改造投资加大
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月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13%,较上半年相比收窄0.5个百分点,较2012年同期相比收窄2.1个百分点,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减少22.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
根据中棉行协跟踪数据,1~8月棉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均同比增长,增速在4%~8%之间。
分析:整体来看,我国棉纺织企业仍然处于亏损的态势,其中棉纺纱加工业亏损面高于棉织造加工业,大中型企业运行质效好于小微型企业,行业订单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逐步明显。从上述各项指标的逐月变化情况看,基本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
数据:1~8月,我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1245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2012年同期增速下滑17个百分点,较2013年上半年增速略回升1.7个百分点。
1~8月我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累计新开工项目1772个,同比减少14%,降幅较上年同期降幅扩大5.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速略回升1.2个百分点。
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相较2012年同期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由于近3年以来棉纺织行业面临较多困难,下游市场需求不旺,经营者信心略显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开工项目的增加,新增投资额中以设备改造升级为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