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服装厂订单大降生存艰难
服装价格不断上涨,按常理推测,服装生产企业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但事实恰恰相反。
“从10月底开始,我们基本就接不到订单了。而往年行情好的时候,10月至11月都忙疯了。”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华瑞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经销商对市场行情不看好,都不敢大量订货,现在主要是在消化库存。从总体来看,今年他们的订单量同比要下降30%—40%。
恒宝利(南京)服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服装行业就一直不景气,他们公司的服装业务也是逐年减少,今年已经基本没有服装业务了。
栖霞区一家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透露,他认识的不少小服装生产企业都已经倒闭,剩下的很多也都是在苦苦支撑。
分析:四大因素推高服装价格
“服装价格不断上涨,生产企业的利润其实并没有涨。”华瑞集团相关负责人分析,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是服装价格上涨的两个基础性原因。以羽绒服为例,虽然目前羽绒价格已经回落,但厂家的很多羽绒都是提前采购准备好的,而上半年正好碰到禽流感,导致羽绒供应减少,价格大涨了40%左右;并且人工成本几乎每年都要上涨15%左右。
商场的租金、宣传费等各种费用,是拉升服装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宁一家服装厂负责人透露,商场里卖1000元的衣服,在他们厂里的生产成本最多只有150元左右。服装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商场和经销商流通环节“分食”了。
“还有很多国内服装故意披上‘洋马甲’,抬高自己的身份跟风涨价。”南京时间商标事务所总经理吴茂新介绍,服装行业注册使用山寨“洋品牌”是最多的,很多商标看上去像国外的,或者确实是在国外注册的,但其产品其实都是由国内厂家在国内生产的。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