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产机床如何打赢“以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之战?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联想的柳传志曾说,联想也有过毛巾里拧水的发展历程。因为这样的创新是迫不得已的:先把经历集中在最容易切入的产品层面的技术创新,换来急需的市场和利润,等积累好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才有逐步向核心技术靠近的本钱;但这样的创新,更应该是主动的:中国企业进步较晚,跟在别人后面跑,总免不了要吃一些土,好处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更能练出绝活,加上领先的决心,就有领先的能力。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相比于目前在业界赫赫有名的世界品牌机床企业而言,国内机床企业无疑是穷人出生的孩子,而穷人的创新之道,就是“成本创新”,用综合最低的价格,做最完善的交易。

正如温州人“节衣缩食”般的创业精神,才促使了温州成为中国致富人的群居地。而中国机床行业在低端市场价格厮杀中存活下来的经历,或许有助于其在中端市场正面交战的厮杀。

需要强调的是,这场战役无疑会是非常惨烈和艰辛的,中国家电行业从最初的2万——3万家,最终整合,留下来的不过百家,在市场上品牌能被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过10家。

机床行业也是一样,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的数量一定是寥寥无几,这场战役不仅是与对手博弈的过程,也是行业自身整合的一个历程。

一个机床制造企业老总曾私下坦言,不经历血淋淋的优胜劣汰,行业难言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我们有在低端市场“红海”战斗过的优势,还有一个独家优势就是,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大市场。可以预言的是,只要做成中国第一,就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

但要在全球市场长期站稳脚跟,成本领先或许只能是初期策略,而不是长期坚持的原则。或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不少机床行业在加强自身修炼的过程中,也把并购国外机床品牌放在了工作日程当中。

其中,快速提升技术含量是其中一个考量。而记者在与多家有过并购经历的企业采访中获悉,除了看重对方的技术,海外并购的其他目标也非常明确,比如目标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品牌的知名度如何?有没有对技术持续开发的能力?出售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否建立了销售体系,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

如果说做到市场全国第一,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但要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因此,说并购是借船出海也好,说是获得核心技术也罢,至少在方式上做到了创新突破。

但要说的是,创新将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进程,而不是短暂的偶然事件,对中国企业来说,最怕的就是头脑发热,将长跑当成了短跑,所以中国机床制造企业,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