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广西一省蚕茧和生丝产量超过世界第二国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神奇的效益——“十二五”目标将实现
  在宜州市刘三姐乡莫村屯,村民覃万光一年可以卖出12批鲜茧,全年收入8万多元,而在养蚕以前,他的年收入不到5000元。
  茧丝绸产业是广西继蔗糖之后打造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广西桑蚕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广西桑蚕产业综合效益要达到250亿元。
  据蚕业部门统计,今年截至9月底,蚕农售茧收入104亿元,预计全年可达130亿元,丝绸工业总产值也将超过130亿元,蚕桑资源综合应用产值超过10亿元,桑、蚕种业产值超过2亿元——今年整个桑蚕茧丝绸产业综合效益有望达到272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目标。
  据介绍,自治区出台《广西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桑蚕列为规模较大、效益显著且具备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来重点发展,由此迎来“蚕虫脱茧变成龙”的春天。
  如今,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百色六大桑蚕优势产区的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已经占全区总量的90%以上,其中有9个县年产茧量超过20万担。
  广西农业部门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3年全力打造的20个年产鲜茧5000吨以上的县、一批500吨以上的乡镇和50吨以上的村屯,也呼之欲出。
  神奇的前景——“东绸西移”掀大幕
  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位居全国榜首——10年之间,广西茧丝绸业两次赶超跨越,实现“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的无缝对接。
  “十二五”期间,“东绸西移”又在广西拉开大幕,2013年前9个月,全区织绸企业年产坯绸1056万米,是2009年全年121万米的8.72倍。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正在阔步前行。
  “十二五”期间,广西着力抓好桑蚕生产与工业加工的对接,积极培育茧丝绸加工基地,提升产业整体效益;还重点扶持一些茧丝绸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区外茧丝绸精深加工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品牌以及市场销售网络,稳步推进织绸、印染、服装等行业的发展;并扶持重点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培育3-5个享誉国内外的丝绸品牌。此外,还将对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打造品牌给予资金扶持,促使茧丝绸业由资源型向加工制造型转变。目前,88家茧丝绸企业在广西落地生根。
  另外,广西将积极拓宽桑蚕茧丝绸业发展新领域,加强桑、蚕、蛹、蛾、茧、丝资源在造纸、食品、生物材料、饲料、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的开发,促进蚕桑资源多级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效益。目前,全区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达1亿棒,食用菌产量约4万吨,产值约4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桑枝食用菌基地。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4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