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服装行业:不借力如何实现“跨越”?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冯德虎也认为,缝制设备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品牌贡献率,科技贡献率也关乎着中国服装行业能否顺利转型。”
  “我是学棉纺出身的,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棉纺行业的万锭用工为300多人,而现在,有的企业万锭用工已不足20人。”在冯德虎看来,要实现服装行业的转型突围,就要用先进的服装技术设备作“武装”。
  对此,中国服装行业很早就成立相关研究中心,来推动产业技术的提升及服装产品设备的推广。但这在冯德虎看来还远远不够。“要实现服装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仅靠服装行业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便有了中国服装和中捷的携手。
  而对于双方的再次携手,能否在产业链上擦出新的“火花”?
  再携手能否擦出新“火花”?
  11月15日,中捷独家冠名赞助第10~15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在北京启动。发布会现场,中捷公司与中国服装协会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旨在通过更深入的合作,来实现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多方联动与无缝对接。
  对于双方的这次合作,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十分看好,她告诉记者,双方上一次的合作,开创了中国服装上下游产业之间合作的先河,再度携手,也定会将两个行业的互动与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的确,服装行业与缝纫机行业的首次跨界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跨越发展。同时,这个平台的搭建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中国服装设备制造企业,许多本土服装企业也正是通过这一平台认识中捷。因此,对于双方的再次合作,蔡开坚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中捷再次赞助大奖,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与首次牵手不同的是,中捷的兴趣已从赞助大奖升级到‘全面战略合作’。”
  蔡开坚表示,当前,服装行业和缝制设备行业都面临转型的关卡。与此同时,两个行业都肩负打造中国服装产业链自主品牌的责任,彼此心中都有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强国梦。因此,双方的再度合作,将有力促进中国服装行业及其产业链各环节“自主品牌”之间的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对此,冯德虎也期待,双方在服装产业链上的“跨界”合作和彼此借力,能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完美跨越。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1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