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国家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日,这标志着圣诞购物季的开始,这是各大商家一年中最看重也是最繁忙的日子之一。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日前刊文揭秘商家在“黑色星期五”大打折的秘密—实际上,零售商早就介入了商品的定价过程,为了打折而提高了原价。而那些试图摆脱打折游戏的零售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商家不打折,顾客就不来了。
大打折,商家却不会亏本
“黑色星期五”来临之时,消费者进入商场之后会观察各个商家的折扣。商家会贴出打折广告,打折打得越厉害的商家无疑会吸引更多消费者。但零售业资深人士表示,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折扣都是经过仔细设计的虚假打折。
通常,人们会认为,商家会对那些不好卖的商品进行打折,这会导致商家的利润有所减少。但实际上,零售行业并不是这么运作的。大的零售商会在一开始就同供货商讨论商品的定价,以保证在打完折之后,这件商品仍然是有利润的。以一件定价为68美元、售价39.99美元(近6折)的毛衣为例,其实商家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按照68美元的定价来出售,这个定价已经考虑到了今后要打的折扣。
统计显示,美国主要的31家百货商店和服装零售商在2009年至2012年间的折扣数量上升了63%,平均折扣则从7.5折降到了6.4折。在同一时期内,这些商家的毛利率(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维持在27.9%左右。假日购物季商品大打折扣并未对商家的毛利率造成多少影响—2012年第三季度,商家的毛利率为28%,第四季度为27.8%。
麦格理股票研究所的利兹·邓恩表示,由于商家早已考虑到了要打折,并将原价提高,这使得商家的毛利率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消费者似乎并不在乎商家的这种“诡计”,在一个不太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他们更看重的是能享受到折扣的愉悦感。
“只有到出现6折以下的折扣,我才会感到兴奋。”44岁的工艺设计师罗德斯·特雷斯一边浏览折扣商品一边说。
十年间商品定价上涨33%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