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18个产业集群坐拥万余家服装企业 东莞生产能力影响全球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3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专业镇也是。30多年前,当很多人身上的衣装仍然是纯色“白蓝黑”之时,东莞虎门街头的地摊上,已经涌现出了从香港运过来的新潮西装和牛仔裤,30年后,虎门全镇各大品牌服装在全球设有专卖店、连锁店36000多间,全镇服装产值规模接近500亿元。而不产一根羊毛的大朗镇也把毛纺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年产羊毛衫超过12亿件,全球每5个人就有1人在穿大朗毛衣。在东莞,每一个镇区都是一个专业镇发展的传奇。东莞的省级产业集群数量名列广东省第二位;截至2012年底,东莞18个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集群共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省名牌产品113个,省著名商标100个。

麻袋装钱的草莽年代

“虎门服装萌芽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全国人民都还身着蓝黑色调陈旧服装,而虎门的地摊上,就已经出现了香港舶来的新式西装和牛仔裤。”土生土长的虎门人王宝敏那时不过十几岁,已经是一把帮父母看地摊的好手,他记得当年那些来自香港的西服每套卖1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人月薪的1/3,“货量太少,一上摊就供不应求。”

“要买潮流装,就要来虎门”,这种说法渐渐漫过珠三角,传往全国。俄罗斯、沙特、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订货,由于语言不通,小贩们靠在电子计算器上按数字谈生意。“生意好时,小贩们都是用麻袋装钱,合伙人分钱都懒得细数。”

虎门服装产业的第一桶金,就是以如此“草莽”的方式得来。

1993年11月,虎门富民商业大厦正式建成营业,这个只有5层楼的建筑,在当时可谓开天辟地,虎门服装终于摆脱地摊,在货架上待客而沽了。在1994年,富民商业大厦就确立了“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虎门以富民商业大厦为龙头,逐渐形成一个方圆数平方公里的服装服饰市场集群,包括龙泉、百老汇、连卡佛、百家、黄河等22家时装商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9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