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克服兔毛纤维表面光滑、摩擦因数小及其产品容易脱毛的缺点,对兔毛纤维用双氧水处理后,再配合酶处理工艺,使纤维得到一定的减量率。通过分析蛋白酶含量、酶处理时间对兔毛纤维直径、强度、伸长率、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确定合适的酶处理工艺,使兔毛纤维的强度和伸长率变化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其表面摩擦因数,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大大减少了兔毛纺织品的脱毛现象。
四方贯通经济链条
据了解,由绍兴文理学院、绍兴亿祥毛纺织有限公司、绍兴市柏富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冠友服饰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组成的产学研用项目组合力攻关,通过研究、测试分析兔毛纤维的结构、性能等,从理论上探讨兔毛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找出兔毛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纤维表面摩擦系数、可纺性和纺织品脱毛率的影响规律。
通过大量实验,选择环保而且适合产业化的兔毛纤维改性处理方法和工艺条件,使兔毛纤维的强力损失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达到纤维表面鳞片结构改变,从而改善了兔毛纤维的表面摩擦系数,进而改善了兔毛纤维的可纺性,可以有效防止兔毛纺织品的脱毛现象。采用经过改性处理的兔毛纤维和其他纤维进行混纺、织造、后整理加工成为各类兔毛纺织品,再进行测试分析兔毛纺织品的脱毛情况。根据纤维、纱线、植物的各项性能的测试分析,不断调整各阶段的工艺条件,研制出高品质、高附加值而且性能优良的兔毛纤维纺织品。
针对“兔毛纺织品防脱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在由四方组成的产学研用攻关团队中,绍兴文理学院主要负责兔毛纤维改性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绍兴亿祥毛纺织有限公司与绍兴市柏富毛纺织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主要负责开展兔毛纺纱试验的中试环节及兔毛纱线的生产,浙江冠友服饰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兔毛纤维的终端产品。据介绍,目前兔毛纤维已经成功应用于高端保暖内衣及高档西装面料中。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