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币资金池业务实行额度管理,其中境外放款一般不超过境内所有关联公司实收资本的30%。而且无需逐笔清算,而是实行轧差清算。张湧认为,人民币资金池初期必然会有额度管理。
外币资金池业务事实上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前就已经开展,其政策突破就在于允许参加试点的跨国公司境内外币资金池主账户在一定的额度范围内与境外资金连通。
2012年12月,北京、上海两地的试点工作相继启动,具体方案则是,跨国公司设立国际主账户和国内主账户2个账户,分别用于归集该跨国公司海外亲缘企业和境内亲缘企业的资金,且两个账户之间可以实现资金互联互通。其中国内主账户的多余资金向国际主账户转移的叫“境外放款”,反之则以“外债”的方式转移。
试点今年5月扩容,扩大到江苏、浙江、广东、深圳、湖北等5省市,试点企业也从先前的13家扩大到32家。
此前,中国银行(2.84, 0.01, 0.35%)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兼中国(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周和华就表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对跨境资金池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周和华称,在自贸区内,可以把企业的海外投资账户、债券增值账户、贷款账户和自贸区的专户打通,非常有利于企业在整个跨境资金池的使用中节约财务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的建立,使得境外人民币资金和境内资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连通,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又一大步。
张湧也说,资金池账户原本可供投资的渠道十分有限,影响了企业的收益和积极性。如今可以利用"央行30条"政策,从事跨境融资和资本市场运作,从而获得合理的回报。比如,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