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说,目前纺织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论创新,我们无法与南方企业比。论成本,周边国家像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等纺织工人的月工资只有三四百元人民币,而且我国人口红利时代将在2015~2016年基本结束。所以,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走多元化之路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以地产、金融反哺纺织,以纺织带动地产、金融,纺织要控制规模,要在升级改造上下功夫,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
在任何一个市场竞争的社会里,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而失败则无所不在。对企业家而言,失败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我们研究“失败”,是为了更好地避免失败,让失败给那些依然走在成功路上的创业者们提个醒,强化自己的危机意识。□ 宁纺集团董事长苏瑞广
九州纺织:市场经济同样躲不过数胜而亡
箴言:“数胜而亡”不外乎3种原因:一是成本大,有些胜利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不划算。二是优越感强,胜利多时,助长了骄气,甚至霸气,放纵了自己。三是无危机感,在胜利面前冲昏头脑,把一切看的都很好,对潜在的危机和致命的缺陷不能认真对待。
“数胜而亡”是西汉刘向在《新序·杂事》中记载的一件事。一次,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瘦;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瘦民,此其所以亡也。”
胜利了本是好事,多次胜利按说好上加好,但却悲从喜来,胜的愈多,惨败愈大。进一步分析这种“数胜而亡”现象,不外乎有3种原因:一是成本大,胜利多,付出的也多,有些胜利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不划算。二是优越感强,胜利多时,助长了骄气,甚至霸气,放纵了自己。三是无危机感,在胜利面前冲昏头脑,把一切看的都很好,对潜在的危机和致命的缺陷不能积极地看待、分析、修补或完善,最后被历史淘汰,走向灭亡是很自然的。
时下在市场经济下,也存在着“数胜而亡”的魔咒。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红红火火,辉煌一阵,但随后销声匿迹,风光不再。一些很有名的企业在屡战屡胜中遭遇“滑铁卢”,走向破产,其中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市场效益上,有些产品好生产,也有销路,但属于微利产品,或无利产品,销售看似红火,但却见不到利润。有些产品虽然利润大,但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费时,费人,费料,产品质量问题多,尽管用户抢着上门提货,但企业迟迟不能交货,或者交出的货修补的多,退的也多,浪费的也多。
市场竞争,没有永远的胜者。在激烈的商战中,我们要记住“数胜而亡”的古训,要走出“数胜而亡”的怪圈,唯有不断改变思想观念,不断树立新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主的同时,注意长远利益和潜在危机,以此求得好的效益、好的出路和好的发展。□ 陕西宝鸡九州纺织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刘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