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亚太地区尼龙与中间体副总裁Marcelo Lu认为,亚太区聚酰胺市场将主要集中在中国,优质原料供应对聚酰胺工业至关重要,并有助于其终端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差别化竞争。他表示,巴斯夫将通过联合推广或品牌授权使用,为中国带来成本优化的原料供应。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封其都认为,我国功能性锦纶研发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存在着起步较晚、技术不高、功能一般、概念炒作等问题。他在分析研发功能性锦纶思路时说,必须重视产业化成本,要与低成本的功能性涤纶错位竞争,凡是功能相同用途相近的地方,要让路于功能性涤纶。只能扬长避短,在功能性涤纶不能替代的领域施展拳脚。
改性锦纶也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开拓新的领域。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翠玉向记者介绍,他们成功制备出高弹性锦纶6,可替代原料成本更高的氨纶,可以应用在毛织物、防皱弹性棉织物等方面。
鲶鱼效应或可出现
在尼龙纺丝领域,尼龙6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越来越多的尼龙品种也正在试图打破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且,丰富多样的尼龙纤维不仅充实了尼龙的产品结构,也将在内部竞赛中壮大整个尼龙行业的影响力。
英威达近年来在中国强势推进尼龙6,6产业链的建设,依托自身的资本优势与70多年的经验,寄望于在中国开枝散叶。英威达中间体亚太区副总裁杜乐启(Rick Dobzelecki)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英威达在推广尼龙6,6产品时也意识到,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们希望通过与国内企业分享先进技术,共同将尼龙6,6产业做大。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间合作共赢。
技术创新给了这个行业更多入口,后来者依靠技术力量实现超越也并非不可能。符合可持续发展潮流的生物基纤维也有了尼龙更多的身影。其中,凯赛生物公司研发的生物基锦纶56具有与锦纶6、锦纶6,6相近的物性。刘修才自信其产品将会受到市场认可,并试图通过与下游产业的对接,寻找快速突破的通道。
意大利兰蒂奇集团研发及产品经理Nicoangelo Peduto也介绍了新型多用途环保尼龙6,10,他表示,生物基尼龙6,10综合性能比较突出,同时有益于环保,减少碳足迹。
虽然这些新型尼龙纤维同样面临着降低成本与拓宽市场的难题,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们的出现与加盟为尼龙行业增添了一种活力。这对于困顿中的尼龙行业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