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时代开始,“黄金通道”对于交流与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渠道尤其将成为同等竞争条件下制胜的一环。
哈尔滨国际时装周搭建的三大平台,将使哈尔滨成为未来东北亚时尚的策源地,不仅可利用“中国服装新锐时尚发布基地”打开面向国内的时尚通路,更可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文化为引领,在新一轮的对俄经贸中打开时尚产业交流的大通道。
“把哈尔滨时装周开到俄罗斯”
11月26日,承载着13吨国际包裹的哈尔滨—叶卡捷琳堡包机正式启运,标志着我市对俄航空货运“大通道”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正式将两省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哈尔滨将充分发挥其开放大通道中心节点和特大城市的作用,提升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国家战略的实施吸引着全国各行业的目光。据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介绍,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对俄贸易增长迅速,俄罗斯已超过德国成为第四大出口目的国。2012年,俄罗斯女装市场整体市值为370亿美元,今年预计总量将超过400亿美元。我国作为服装制造业大国,一方面要增强原创力量,发展“中国品牌”,提高在俄罗斯中高端市场的份额,一方面要开辟更加畅通的渠道,建立高速高效的贸易网络。
以扶持新锐原创为宗旨、拥有东北亚地缘优势的哈尔滨国际时装周,恰恰为中国服装解决了这两大要务。据陈大鹏透露,随着两国行业间市场关系的建立和合作的深化,将来把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开到俄罗斯,已纳入组委会的战略构想。
以文化为引领 以“自贸”为目标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个体户” 为主的对俄轻工产品贸易迅速升温,但发展态势喜忧参半,民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2004年,红博商业开始尝试以整合的力量打开通路,他们联合深圳服装协会,将深圳—哈尔滨—彼得堡三个城市的服装产业联动起来,以哈尔滨作为“新丝绸之路”的中枢,一头连接深圳加工基地,一头连接彼得堡市场终端,探索中国品牌国际化通路节点的最佳组合。
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认为,新一轮的对俄经贸,首先应以文化为引领,通过打造中国服饰文化,以其时尚新锐的活力辐射东北亚,获得文化的认同;同时,以哈尔滨国际时装周为载体,与俄罗斯买手实现对接、联动,建立市场关系,这样将彻底打开对俄通路,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经贸关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