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快时尚”入侵 本土服装业谋突围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门店数量一直被视为零售业的晴雨表。近一年来,各大体育用品企业都在为此前的粗放扩张买单。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匹克关痁289家,361度关店256家,安踏关店241家,特步关店75家。就连全球知名运动品牌PUMA(彪马)今年也宣布将关闭90多家不盈利店铺,作为其实施转型与成本削减计划过程中的一部分。

时至目前,所谓的运动行业复苏仍未来临,当运动品牌还挣扎在复苏边缘时,时尚品牌已然盯上这一领域。继“快时尚”品牌在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中的抢眼亮相后,今年11月份,瑞典时装零售商H&M在欧洲申请保护了一个全新的LOGO“S”。据悉,“S”概念系列产品将于明年在15个国家推出。

运动品牌谋转型

在这样的情况下,求变及转型成为运动品牌的关键词。为追求更快的响应速度,今年,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已从H&M和ZARA等“快时尚”品牌“挖”到了一些人才。

在业界看来,从H&M和ZARA等“快时尚”品牌挖墙脚,意味着阿迪达斯在产品设计和上架速度上希望更快。而对于在时尚领域有一定发展空间的运动品牌来说,学习借鉴快“时尚”品牌的设计生产经验,无疑是一种快捷的方式。

除了引进快时尚人才,在产品等反面的革新又是另一大举措。国内运动品牌“老大哥”李宁颠覆作风,转型后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只花了60天时间向市场推出了一款经过改良设计的低价球鞋;鸿星尔克“V领T”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了活泼、轻盈、时尚的感觉。

不过,运动品牌转型能否真如“快时尚”品牌一样快起来仍然未知。对于运动品牌尤其是本土的运动品牌来说,要实现“快时尚”的高速运转周期,供应链及分销模式都要做出很大改变。在经营策略上借鉴快时尚模式,不仅要解决时效问题,更需要结构性的变化。

“快时尚”进军运动品牌市场的势头确实很猛,但在专业的运动领域,他们还没有高调入侵。“快时尚”虽然具备门店和供应链的天然优势,但运动品牌越往专业性方向发展门槛越高,需要技术积累甚至是品牌的沉淀,“快时尚”品牌在运动领域并不专业,后期想要有所突破亦存在难度。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2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