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与新浪微博绑定还不够,阿里巴巴还开始力推自己的移动社交平台——“来往”,苏宁也在10月宣布将推出自己的产品“苏宁云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和功能,其实都雷同,所不同的就是它们能将各自电商的优惠信息和优惠券快捷地发送到消费者移动终端上。
电商大战,还得出新招。阿里巴巴最先出手,率先推出流量免费计划,从11月1日开始持续到今年年底,阿里巴巴将向用户赠送流量,用户使用淘宝客户端购物和使用“来往”聊天将不再产生任何流量费用。但至于是否可以长期进行,则要看阿里与运营商洽谈的结果。千万别小看流量免费。在目前所有的手机应用软件中,流量耗费最多的往往是社交和游戏两类软件。虽然在一线城市用户对于流量的感知不是很强烈,但对于大学生用户,以及二三线城市的用户来说,流量免费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毕竟不可能所有的电商都来开发移动应用平台,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像阿里巴巴一直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之一,苏宁更是在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排名首位,“来往”和“云信”都是含着金汤勺诞生的“富二代”。互联网电商大战进行到目前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比谁的技术更先进了,而是比谁的服务更贴心,这才是电商赢得消费者的王道。
物流成为电商大战的瓶颈
电子商务催生了“大物流时代”,但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电商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几年的发展、升级、完善,京东无论是在仓储还是物流配送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拥有物流优势也成为消费者选择在京东购物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打破瓶颈,去年7月,苏宁易购表示,将投资200亿元建立物流体系。物流开放平台包括构建全国枢纽、地区周转、城市配送、社区网点等四级物流体系。苏宁易购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申请在去年年底已获得批准,这是继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后,又一拿到快递牌照的电商企业。
电商自建物流一度不被看好,但在瓶颈面前,不能受制于人,为了掌握主动权,只能自己干。物流对电商有多重要?从马云辞职专心做物流也可以看出端倪。
早在今年5月,马云宣布离任阿里巴巴CEO退居二线的时候,就已经有传言说他是准备腾出精力来在物流业发力,阿里巴巴还牵头成立了整体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的物流数据公司“菜鸟网络”。
1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对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港元的投资,这次投资,马云完全是冲着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去的,因为海尔电器主要负责海尔集团的渠道建设,并且可以做到“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
每年电商大打价格战的时候,物流是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在今年的“双十一”前夕,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物流策略,甚至有的电商承诺商品“当日达”。像马云拿下日日顺,淘宝商品当日达也成为可能。在产品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是消费者衡量购买与否的标准,而服务的质量就会成为电商好坏的标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