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纺织学院(College of Textiles)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汉密尔顿(Brian Hamilton)表示,成本上升导致在中国生产纱线比在美国费用更高。
他指出,2003年时一公斤纱线在美国的生产成本为2.86美元,而在中国仅为2.76美元。但是到了2010年,美国和中国的成本分别达到了3.45美元和4.13美元。美国的生产成本比土耳其、韩国和巴西还低。
新的投资仅会给美国的纺织业带来很少的就业岗位。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纺织厂关闭或是迁到劳动力更便宜的海外,美国的纺织业随之衰落。据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11月份,美国纺织业就业人数为114,900人,较1993年的477,300人大幅减少。
美国对进口纱线和服装的关税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等贸易协定在美国和多个贸易伙伴之间设立了自由贸易区。
在这些协议中,美国强加了一项“从纱开始”的要求,意思是从合作国家进口的纺织品必须完全采用这些国家或美国所产的材料生产。
据美国纺织业行业组织全国纺织团体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说,否则,这些纺织品将需缴纳关税,税率通常是纱线5%至6%,面料10%至12%,服装15%至20%。
多年来,亚洲服装生产商忍受了这样的关税,因为生产和运输成本非常低。如今,它们开始重新评估这种做法。
科尔集团的朱山青说,美国的关税促使他决定在美国设厂,这样他就可以用中美洲的布料生产商,而不必完全依靠成本越来越高的中国。
朱山青说,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杭州,工业用地价格飙升,扩大业务很难。中国的纺织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且地方政府不愿把地卖给生产商。产能过剩挤压了利润率。
朱山青说,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科尔集团在中国支付的成本要高,但随着中国工资不断上涨,二者之间的差距将缩小。他还说,他预计劳动力成本上的差距将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费用的降低得以弥补。他说,该公司之所以在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县设厂,部分原因在于该地距夏洛特的银行和查尔斯顿的港口很近。
兰开斯特县原有11,000位居民从事纺织业,目前失业率为8.1%。该县设置了一项年度固定费用取代了税,科尔集团需要缴纳30年。兰开斯特县经济发展公司(Lancaster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总裁滕内尔(Keith Tunnell)说,在科尔集团偿还完该县发行的、用于帮助购地的770万美元债券之前,这项年度固定费用中有60%每年将返还给公司。该州还提供了各种优惠。
拉姆赞说,ShriVallabh Pittie Group计划用贷款为其工厂提供资金,这些贷款的利率比它在印度可获得的贷款利率要低得多,另外,州和地方还提供减免税和其他优惠。
他说,佐治亚州萨凡纳港口以北约50英里(合80公里)处设的新厂生产的纱线将被运往拉美,在那里制成衣服,这些衣服随后可以免税运回美国。
拉姆赞谈到美国的关税时说,关税一直是进入美国市场的一个壁垒,作为一家印度企业,你要想赚钱,就必须努力使生产成本比别人低12%至15%。现在我们不必如此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