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品牌与传统服装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产品更新速度,少量生产、迅速更新,每一到两周就更新一批新产品,然后将没有卖掉的商品迅速打折。美邦现在也有一些每周到店的新品。“服装快销行业,款式的淘汰速度是苹果手机的5倍甚至10倍的速度,因此,在公司内部,我力求在供应链管理上做到有‘周计划’的上市系列。”周成建说。
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ZARA已经在50个城市落地,开了120多家门店,并计划在二三线城市扩张店铺。一个模仿者,一个被模仿者,在市场中的优势立刻见分晓。
尽管周成建今年仍然在强调学习ZARA,但实际上,做了几年ZARA的学生后,他今年又有了新偶像。
在众多快时尚品牌中,优衣库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市场已进行了多轮颇有成效的O2O大促活动,在中国大陆推进O2O战略也已有一段时间。而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美邦加长产品线,提供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产品,也是借鉴优衣库一贯的做法。除此之外,美邦还首次主打科技牌,在秋季推出了“新热量纳米绒”,而近几年优衣库一直都有强调科技功能的保暖内衣。
无论是ZARA还是优衣库,都在中国市场大力扩张,至于如何在模仿的同时获得市场份额,周成建现在寄希望于产品的变化:“假如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版型工艺等三大技术看,尽管我们在色彩把握和款式创新上与国际服装快时尚品牌有差距,但在版型工艺上,我们自认更了解中国消费者。”
“以一个尺码为例,我们可能会推出三个不同的版型,满足不同身材消费者的最佳穿着需求。”周成建说。
没错,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进步,问题是跨国品牌早已经这么做了。
快时尚风头不再
没错,快时尚品牌只需一周就能推新品,但这是基于对大品牌的抄袭而非独创,因此也谈不上长久维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几乎所有快时尚品牌都被质量问题所困扰。这是由于快时尚模式基于对成本的控制,在设计阶段就将高质量的面料排除在外。而在代工厂的选择上,同样是以成本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人类对服装的需求毕竟有一定的局限,自从快时尚模式诞生开始,就有人质疑这种新公司是否能够长久维系。今年,所有快时尚品牌都需要放慢步伐。实际上H&M以及ZRAR母公司Inditex集团今年的业绩都不容乐观,其中H&M第二财季利润从去年的52.2亿瑞典克朗下降至46.6亿瑞典克朗。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