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江南布衣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始于偶然却行之必然。对于以设计和品牌文化为卖点的服装企业来说,跳出国内市场的圈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不仅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更是对品牌推广和商业运作的有益洗练。
生产转移 紫荆花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黄麻品种选育、纤维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的创新型企业。2008年,紫荆花开始在非洲贝宁、尼日利亚、马里等国试种优质黄麻品种;2010年,紫荆花与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非洲Songhai组织签订了关于“紫荆花绿色黄麻产业园区非洲合作”的三方合作协议;2011年,紫荆花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等机构承担了国家商务部援非项目——援助马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自此,紫荆花集团开始将黄麻种植引入非洲,也将环保、绿色和希望带到那里。
点评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海外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紫荆花将海外市场选在非洲,一是获得了国内与国际方面的双重支持。二是享受优惠的贸易政策。三是多个非洲国家实行限塑政策,紫荆花所生产的黄麻环保袋纺织品在非洲销售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进入非洲后,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很重要。在我国驻马里大使馆经商参赞处的协助下,紫荆花通过建立棉花、黄麻示范园区,积极宣传黄麻绿色产业的生态价值,让当地人了解黄麻产品,并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这种从实处出发为当地人谋福利的做法,使公司在非洲的业务发展更为顺畅。
平台搭建 西港特区
2007年,红豆集团等4家江苏企业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联合一家柬埔寨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郊共同打造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作为全国首批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西港特区力图为中国企业搭建集群式投资贸易发展平台。目前,西港特区的签约企业已达34家,其中有一半是纺织服装企业。
点评
在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案例中,为降低成本直接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是共同思路。而以搭建经济园区为目标的“出海”则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这对投资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抗风险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招纳当地劳动力,积极为临近的乡村修路,帮助当地寺庙改造填土,园区经营者与当地社会和民众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员工管理上,不苛扣工资,保证每年有26天的假日,这些举措帮助园区降低经营风险,维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其经验值得计划“出海”的纺织服装企业借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