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投资扩产的A股上市公司还有中银绒业(000982.SZ)。公司通过受让柬埔寨鑫旺针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91%的股权,并对该公司增资设立生产企业,并投建年产200万件多组份特种纤维针织品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绒业近年来着力改善产品结构,由上游的羊绒、绒条向下游的绒线、羊绒服饰延伸,并加大海外市场扩展力度,半年报显示,国外市场营收已是国内市场的3倍。目前公司已在英国、日本、美国、柬埔寨等地设立子公司,生产销售羊绒及其他各类纺织品成衣。
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海外建厂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如对当地环境不了解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不高。全球发制品制造龙头瑞贝卡(600439.SH)在非洲建有2500万化纤发条和化纤大辫的生产线,已部分投产,此外柬埔寨第一条生产线也已投产并贡献利润。公司内部人士此前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公司柬埔寨工厂拥有400位工人,但劳动生产率低于国内,单个工人每天产量仅超公司国内工人效率一半,非洲工厂也存在类似情况。
**全球纺服产能大迁徙**
不仅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在东南亚投资建厂,国外纺服企业也纷纷向东南亚转移产能,其中包括不少外资在华工厂的转移。
有消息称,不少日本企业计划将印度尼西亚打造成取代中国的主要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越南则成为韩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韩国政府为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向企业提供资金补助,奖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移。
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对日出口额远低于中国。但其人工费仅为中国的1/4,且相比缅甸和孟加拉等国,印尼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的三菱商事计划2016年之前在印尼新建7家工厂,而此前其在中国产能占比高达70%。此外,日本最大男装连锁企业青山商事将在明年年初在印尼开设直营工厂,降低在华生产比例。优衣库早前也计划扩大在孟加拉、印尼等国的产能,压缩在华生产比例。
业内人士指出,全球产业向劳动力、原材料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除顺应潮流,适时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之外,也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升毛利率,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