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总理公开课”上,李克强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要卖鞋帽和一般加工品,也要卖制成品特别是中高端制成品。
这些高端制成品大多数是重工产品。
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结束欧亚之行,在出访的120小时里,安排了53场外交活动,推荐中国产品,这些产品包括高铁、4G技术、核电、水电、风电、光电等,并收获多笔大单。
2013年10月9日~15日,李克强出访东南亚时,推广了公路铁路、通讯能源、油气开发和泛亚铁路建设合作;10月23日在印度时,讨论产业园区和铁路建设;10月25日会见蒙古国总理时,提出连通两国铁路公路以及天然气和电力输送。
中国在这些基建和重工产品上具备了多年国内发展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入世必将促进轻工业品出口,重工业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过去数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其中,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成套设备尤为突出,如轨道交通设备出口订单逐年增加;发电机组、水泥生产线、大型油轮等装备制造业出口也取得快速增长。
经过10多年的 “再工业化”,“中国重器”开始走出国门。根据龙洲经讯的研究,中国重工(601989,股吧)业产品出口从2001年的29%上升到2011年的38%,超过了轻工业产品和电子产品。
中国下一步的出口结构,在向重工业倾斜。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