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效益
项目先后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建成300吨/年和1000吨/年生产线各一条。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项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独家技术垄断,产品成本显著低于国内外湿法和干法产品,具有“细旦、高强”的质量优势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
所获奖项
2013年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项目内容
通过调节溶液pH,在等电点条件下使丝胶蛋白质沉淀分离,可回收脱胶废水中60%左右的丝胶;然后经中空纤维超滤和纳滤膜处理,丝胶的回收率高达99%,实现了丝胶蛋白的高比例回收。
回收提纯后丝胶粉符合行业标准,排出废水的COD为97.9mg/L,实现了脱胶废水的高比例回用,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同时,研制了从脱胶废水中回收丝胶专用的关键装备,解决了回收过程中超滤膜污染与堵塞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研究开发的丝胶用于棉织物及羊绒的涂层整理工艺技术,实现了丝胶的产业化应用,涂层产品水洗后丝胶溶失率<0.2%。
项目效益
该项目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在主要应用企业已实现新增产值1.44亿元,新增利润2413万元、上缴税金1148万元、创汇170万美元。
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
所获奖项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项目内容
采用全新的聚合物结构设计,研发独特的原液制备和催化剂添加技术,获得高分子量、高均相、可纺性良好的纺丝原液,并创新性地研发了聚酰胺酸溶液直接湿法纺丝、干燥、酰亚胺化、高温牵伸的连续生产新工艺;研制了聚合反应釜、纺丝机、牵伸炉、亚胺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集成创新了千吨级聚酰亚胺纤维成套技术和装备,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生产运行安全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效益
该项目所开发的聚酰亚胺纤维已经在大型水泥窑尾袋式除尘器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使用效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通过了环境技术协会的产品及应用鉴定。该产品可以用于功能性服装领域,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新型纤维材料,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关键技术
所获奖项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内容
在纯壳聚糖纤维百吨级生产基地上,研究多源虾、蟹壳的组成、微观结构、分子量与分布及酸碱作用机理,发明了多地域的虾、蟹壳纺丝用壳聚糖高效果提取与品质控制技术;研究壳聚糖脱乙酰化、粘度与溶解、降解机理,开发片状壳聚糖高剪切直接反应、快速溶解一体化技术。开发真空刮膜式脱泡装置与快速脱泡技术,制备可纺性良好的均质黏度壳聚糖纺丝液;开发高压触变性流体挤出技术、平推流高温凝固技术。开发原液制备与气压紧凑输送技术,开发分区高密度大直径喷丝板;设计往复式逆流水洗装置和2000吨级中水回用系统,建立首条高效节能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纺丝生产线。
项目效益
该项目开发了纯壳聚糖无卷曲、低张力纺纱等技术,开发了300多种内衣、服饰等系列产品,成功用于航天、医疗卫生、内衣服饰、军品等领域。
700英支超细高密纯棉色织面料
所获奖项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项目内容
在纺纱设备上通过双精梳和双粗纱等特殊纺纱工艺,实现有效降低棉条短绒和棉结的同时,又能得到适用于生产超细纱线的粗纱。同时在细纱上采用超大牵伸并以包芯纱的方式生产,使生产出的纱线中含有高达80%的水溶性纤维,然后通过并线方向给予超高强捻,经过蒸纱后绕于创新型的带空纱管上,保证水溶性纤维去除之后剩下的20%棉纤维不会散脱,有条件进一步退绕和加捻到所需捻度,最终得到所需纱线。
项目效益
该项目是针对纺纱过程中的瓶颈,配合梭织生产工艺,开发出当前最细的纯棉色织产品。这是纯棉色织面料在纱线细度上的全新突破。
该项目所得产品是顶级服装面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涡流芙蓉纺纱线
所获奖项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