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4 面料企业 紧握优势 阔步前行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2日

 心怀动力收获幸福
  2014年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行业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转型、升级、创新,这个话题不仅仅属于2013。
  一年的新旧交替之时,面料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仍在继续,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是从规模化向专精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同质化向异质化的转变,他们究竟能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潮流?
  就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所说的那样:“我们处在社会的进步和商业文明的进化之中,经历了发展方向之变、转型升级之痛、持续成长之痒之后,我们会发现企业的经营之道或者说最终选择一定是首先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是基础,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是保障,消费安全和环境友好是责任,消费导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标。”
  无论行业的环境背景和企业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要想在逆境中突围,需要把握住最根本的生存法则。而如何将生存法则变通,将其变成企业突围的“利剑”,并不容易。
  2013年,我们看到了一些优势企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生存实力。
  山东岱银创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针对市场的需求来倒推企业需要开发什么产品,企业的“一种焦点竹节纱的生产方法”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另外,原液着色牛仔面料获得了“2014年中国春夏流行面料”评审的最佳材料应用奖。这是面料企业围绕需求,通过科技手段来推动创新、刺激消费的很好案例。
  江苏新宏基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新产品的研发有5大方面调整:在原材料运用,更侧重绿色、环保;在后整理运用,更侧重工艺整合;在价值与价格上,更侧重提升性价比;在终端用途上,实现系列化,如色彩系列化、风格系列化、功能性系列化和价值系列化;在研发风格上,由商务系列调整转型为时尚风,都市风与运动休闲系列。
  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
  2014年,是面料企业紧握竞争优势、稳步前进的重要一年。找准优势、找准市场、找准需求……企业前行路上的抉择还有很多,相信努力付出会最终收获幸福。
  企业要像军刀一样施展锋芒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 李斌红
  回顾2013年可以看到,全球经济走势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纺织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低迷的严酷现实,创造需求成为规模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信息数据技术和生物进化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将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也改变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模式。
  科技创新将驱动新的产业诞生,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从而刺激新的消费需求,重新创造消费者。依托科技创新的支撑和流行趋势的引导,传统的经典元素和生活的灵感来源得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设计表现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要能够在性能、功能、成本、价格、市场、品牌、社会责任和消费者情感诉求等要素上达到平衡;开放的时尚数据和智能的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设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把技术价值转化为表现价值和实效价值,实现消费者接受的市场价值。资源成本、能源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物流成本将决定纺织企业的比较优势,并重构全球纺织产业竞争新格局。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配置创新资源,在质量规模、科技创新、时尚创意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建立基于客户价值认同的柔性创新体系是中国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未来企业的竞争很残酷,国内企业应该像一把瑞士军刀一样,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充分地施展出自己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意,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获取未来的市场。
  面料设计研发软肋期待硬朗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 谢方明
  当前企业的生存状态呈现两极化态势,未来市场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如何解读趋势信息和消费心理?线上线下销售怎样结合?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简单而又高效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
  纺织产品开发需要注重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消费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方向;其次,要注重纱线组分、形状和纱线规格的开发,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到产品的流行性、功能性和环保性的结合;第三,未来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强调绿色低碳,注意绿色壁垒和碳交易等。
  我国纺织企业的面料开发和设计能力总体比较薄弱,设计开发多是对国外样品的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品牌。面料设计在国内目前的情况是分企业的。一般做外贸的面料公司会更注重设计,对面料的研发和投入也会比较高,因为国外的客户对这方面要求较高。而国内单纯做加工生产的面料企业,在面料设计方面的发展不佳,重视程度也不够,面料设计仅停留在材料开发上是不够的。
  再说面料设计师。国外的面料设计师,一般而言都是搞艺术和设计出身,他们同博物馆、艺术馆等各种时尚、流行的东西贴的很近。而国内的面料设计师,一般是搞技术出身,他们更擅长于面料色牢度、稳定性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国内面料设计师一定要注意面料色彩的运用与和谐搭配。这非常重要,因为对于面料的下游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色彩。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1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