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主力店面积通常会在900~2000平方米左右,以每平方米可获得数百元到数千元装修补贴计算,每开一家新店,主力店可获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装修费。如此势头下,“快时尚”品牌自然可以低成本高速扩张。
“快时尚”生存法则
为何这些快时尚品牌成为商场努力“倒贴”的对象?
“商场的主力品牌原本不是快时尚,而是奢侈品,但随着‘八项规定’等出台,奢侈品品牌受冲击。LVMH、GUCCI、Burberry集团等都放缓在华扩张。奢侈品品牌的收紧效应在2014年还会继续。于是无印良品、H&M、优衣库、ZARA这批快时尚品牌取代奢侈品牌,成为主力店。快时尚品牌大多有‘一流设计、二流材料和三流价格’的特点。”杜斌指出。
一位在服饰品牌工作的人员透露,ZARA就是快时尚典型,其设计师团队是核心技术,出新款很快,即“一流设计”;但其质材并不太优质,即“二流材料”;但其价格相对平价,即“三流价格”。这吸引了一大批喜好时尚、对价格敏感人群,而质材的不优质则意味着折旧快,消费者马上就会购买新款,促进销售量。而无印良品推崇无标签、注重价值和无修饰的思想能吸引一批具有消费力的年轻客群,也是聚人气、促消费的代表。优衣库更是此类典型,其营业额极高。
“相对而言,无印良品和优衣库的质量算不错,其具快时尚特征,这些特征让快时尚品牌能吸引大量人气、有高营业额,有利于在消费走低的市场环境中让商场聚人气、提高营业额分成。而且相对本土品牌而言,商场更喜欢招商外资品牌,这也是无印良品、优衣库、ZARA等外资快时尚主力品牌崛起的原因。同时,所谓主力店,它们的面积一般较大,通常会在900~2000平方米,也有利于商场的大面积出租。因此,商场宁愿‘倒贴’也要招揽这些品牌。”杜斌表示。
颇有意思的是,不少购物中心业者反映,在招商过程中,很多品牌是瞄准主力店来决定是否进驻商场的。比如一些服饰品牌商会问:“H&M、优衣库、ZARA有没有进驻?假如这些品牌进驻,那我们也来,假如没有这些品牌,那我们也不进驻了。”
“因为有一个聚集效应,好比以前餐饮招商,餐饮品牌都跟着肯德基和麦当劳走,而现在很多品牌跟着无印良品、H&M、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走,这也让商场不得不努力‘倒贴’招揽这些快时尚主力店。”杜斌如是说。
<<上一页[1][2]